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拆迁村村民收集2000多件农耕老物件 想办博物馆

2016年05月27日 11:12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中牟村民收集2000多件农耕老物件 梦想创办博物馆

段双奇在整理收藏的农耕老物件

  □记者王新昌文通讯员闫芳摄影

  本报讯 农家小院里陈列着2000多件农耕老物件,这是中牟县官渡镇段庄村村民段双奇家里的场景。他生活在一个面临拆迁的村庄,村民们很快要变身为市民,他希望通过收藏农耕老物件的方式,保存乡村的记忆。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来到段双奇家,一睹这些老物件的真实面貌。

  事件丨农家小院里陈列了2000多件农耕老物件

  有村民赠送的,有掏钱买的,更多的是在废墟中淘来的

  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来到段双奇家。在小院楼梯口,树立着“农耕博物馆(三楼)”的牌子。在400平方米展厅内,大的展品有织布机、耧犁耙等农具,小的展品包括梳子、煤油灯等。段双奇介绍说,总共有2000多件展品,而这个数字随着段双奇的搜集还在不断增加。为了方便搜集,段双奇为此还编了一首民谣:犁、耧、锄、钯、纺花车;叉、耙、扫帚、牛笼嘴;铡刀、铡床、织布机;老碾、老磙、老磨盘;汽灯、马灯、洋油灯;馍篓、馍筐、洗脸盆……

  谈到收集渠道,段双奇说一些老物件是村民赠送的,有些老物件是掏钱买的,更多的藏品是在拆迁废墟上淘来的。有时他甚至被误以为是捡破烂的,遭到驱逐。为了把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的这些老物件儿保留下来,段双奇自2015年5月份以来,骑着电动三轮车跑遍了中牟大部分拆迁村庄,挖掘、搜集面临淘汰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愿望丨建博物馆为保存乡村记忆

  人们都住上高楼了,很多小孩子都不认识犁、耧、锄、耙这些东西了

  “我只是想把这些老物件保留下来,传给子孙后代,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祖先之前是咋生活的。”谈到创办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初衷,段双奇说,以后都住上高楼了,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犁、耧、锄、耙这些东西了。

  “这个用牛肋骨做成的拐尺,现在几乎都见不到了,它是木工做家具时候用的。这是曾庄拆迁的时候,在一个院里突然发现的。”类似于此的经历还有很多,但在段双奇兴奋讲解后总是伴随着一丝的惋惜,他说,“很多面临淘汰的东西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小小的织布梭不仅是织布的工具,也是妇女勤劳的象征,丢了实在是可惜!”在当地村民眼中,段双奇是个文化人,他热爱摄影,跑遍了大江南北,还为村里的老人免费拍照,2013年他自费创办了双奇文化院,为农民提供健身、休闲、阅读场所,弘扬孝道文化。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