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30余位抗大后人齐聚邢台前南峪 捐赠红色文物传承抗大精神

2016年07月15日 1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30余位抗大后人齐聚邢台前南峪捐赠红色文物传承抗大精神
30余位抗大后人在抗大纪念碑前举行献花仪式。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7月15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谢霄凌) 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抗大后人齐聚邢台县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缅怀先烈,并向陈列馆捐赠红色文物和珍贵史料。

  邢台县前南峪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敌后总校所在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河北邢台,留下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战斗的峥嵘岁月。这里陈列着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新中国成立14年的建校史和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

抗大五周年纪念章。 张鹏翔 摄
抗大五周年纪念章。 张鹏翔 摄

  “这是1941年父亲佩戴的领章,这是抗大教职员工的胸章,这是抗大五周年的纪念章,这是当年在抗大拍摄的照片……”当年抗大政治部组织干事张立宪的儿子张进军,将父亲张立宪生前保存的红色文物及文史资料捐赠给抗大陈列馆。

  张进军称,其父亲张立宪在抗大曾度过10年时光。1942年,张立宪感染伤寒,是浆水镇的老乡一口一口喂了3个月的草药和米汤,救活了父亲的命。后来张立宪多次寻找救命恩人,却始终没有下落。

  在捐赠物品中,一枚颜色发暗的纪念章引起记者注意。纪念章上的旗帜已经斑驳,边沿的棱角已被磨平,上面的字迹已不太清楚,但仍可见“抗大”“五周年”字样。“这是1941年6月1日,抗大在前南峪村举行创办五周年纪念大会时,颁发给父亲的。”张进军说,父亲常常告诫我们,抗大教育了他,他应该为社会、为后人留下这些历史的印记,去教育更多人。

  当日,捐赠文物资料的还有来自北京的张北英。“1983年,我的父亲抗大学员张启仁去世,生前父亲经常给我讲述当年抗日的故事。这次来到抗大,我将撰写父亲的传记和搜集到关于抗大的文史资料及照片带到陈列馆,希望后人不要忘记‘抗大精神’。”张北英说,因为想将父亲的抗大精神记录下来,于是开始查找资料,核实父亲当年讲述的事情。2011年,16万字的《张启仁传》成功出版。

抗大成立十周年纪念章。 张鹏翔 摄
抗大成立十周年纪念章。 张鹏翔 摄

  抗大后人牛皖平说,通过父辈与战友间的联系,我们已经寻找了300多位抗大后人,多位抗大后人将家中珍藏的红色文物和文史资料捐赠给了陈列馆。

  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馆长杨树表示,这些珍贵的文物史料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不仅为抗大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记录着抗大学员在抗日战争环境下学习的光辉历程。(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