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城墙砖上发现来自明代的猫狗脚印

2016年10月21日 11:07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明朝的一只小猫(也可能是小狗),在南京城墙砖上留下了脚印,竟然奇迹般保留到了现在。近日,有文物爱好者在南京城墙一块城砖上发现了多个动物脚印,初步判断是猫狗所留。这只猫或者狗,到底来自明朝还是清朝,为什么又要在砖头上留下脚印,网友们展开了一番讨论。

  猫狗在城砖上留脚印

  明城墙是南京的文化名片,雄伟壮丽的城墙由一块块专门烧制的城砖组成。很多人都知道,这些城砖来自明朝初年的全国各地,由不同的府州县烧造。其地名信息以铭文的形式留在了城砖上。有趣的是,城砖上除了铭文,竟然还有别的“东东”。

  南京文物爱好者王林,就酷爱研究城墙,经常拿着相机,去寻找各种有趣的铭文。他说,南京明城砖的秘密,却是无法研究完的,只要仔细找,总会有新发现。最近,他就在集庆门段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有趣的城砖。

  这块城砖有点与众不同,铭文并非密密麻麻地从上往下排列,而是在侧面中间有一个方框,中间有“吉安府庐陵县”六个大字。有趣的是,在城砖表面,还有两枚脚印,明显不是人留下来的,“是小猫或者小狗留下来的!”

  “我拍了那么多老城砖,也发现过很多难得一见的铭文,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动物的脚印,这个脚印和百度的LOGO还有一点像呢!”王林在微博上发了这组照片,引起了很多对城墙感兴趣的网友热议。

  标准的明代初年烧造城砖

  有人怀疑,这块城砖不是明代的城砖,是清代的;也有人认为,小猫的脚印是后来印上去的。对此,王林做了细细考证。

  “首先,这肯定是一块明代城砖!”王林说,在由明城垣史博物馆编纂的《南京城墙砖文》 一书中,收录有“吉安府庐陵县”铭文的城砖,表明该城砖烧造于明初,比其他铭文较多的城砖年代更早。而吉安府庐陵县,就是指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庐陵”是吉安的古称,从秦汉时期就开始用,一直到1914年,才改庐陵县为吉安县。

  据史料记载,明代初年江西行省的吉安府是南京明城砖的一个重要产地,其下辖的县,除了庐陵县以外,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等县也为了南京建造城墙烧造过城砖,相关铭文的城砖,如今还能够在南京城墙上找到。

  那么,小猫小狗的脚印,又怎么出现在南京城砖上呢?王林推测,这可能和城砖的烧造有关。他说,城砖烧造中,不同的工匠各司其职,负责各个工序,其中包括窑匠和坯匠。砖坯脱模以后,要进行晾晒,这时,一只调皮的小猫或者小狗跑到了砖坯上,在没有干的表面留下了脚印,形成了“城砖猫狗脚印”的独特效果。

  这种砖头是怎么通过验收的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城墙专家。专家表示,城砖上出现“小猫小狗”的脚印,这真的非常罕见,“以前都没有发现过”,当然也很有趣。王林对脚印形成原因的推测,应该是正确的,明朝初年,江西这只小猫小狗的顽皮几脚,留到现在,从一个侧面向现代人解释了明城砖烧造中的一个工序。

  有网友指出,明代初年朱元璋建造明城墙,对工程质量抓得很严,检验城砖时,要有两名军人各拿一块城砖对敲,敲不坏才算质量合格。这种有着猫狗脚印的城砖明显属于“不合格品”,怎么会出现在城墙上呢?

  专家推测,这很可能是因为这块城砖烧制年代较早,是洪武初年,当时还没有形成那么严格的城砖验收制度。

  南京古墓中曾发现“人手印砖”

  据悉,砖上留下动物或者人的印记,在城墙上的发现,此前还没有先例,但在南京地区古建筑或者古墓所有砖上,发现过古代人留下的印记,不是脚印,是手印!

  在江宁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六朝“手印砖”及其拓片,这块发现于江宁谷里南朝墓的墓砖上,赫然有一个人的手印。而在高淳的东坝、淳溪、砖墙等乡镇,还有不少“手印砖房”,房子每一块砖头上都有一个大大的手印。

  专家推测,南朝墓里常见的“手印砖”并没有太多的特殊含义,可能是工匠在烧砖的时候,出于开玩笑的目的而故意印上去的,为自己留一个记号。

  高淳民房上密布的“手印”,则可能有民俗方面的含义,也可能制砖时用手按砖坯时留下来的。 于峰

【编辑:魏巍】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