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国学者云南探讨濒危语言记录与保护

2016年10月24日 23: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玉溪10月24日电 (记者 马骞)由云南玉溪师范学院、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濒危语言典藏项目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濒危语言典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暑期培训”24日在玉溪师范学院启幕。来自中国高校的学者、研究人员30余人共同分享濒危语言调查、研究的成果,并将在此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

  在经济一体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正快速衰退,有的面临濒危和消亡的边缘,抢救、记录、保存濒危语言迫在眉睫。数据统计显示,世界7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多已处于高级濒危或消亡状态。其中,很多语言从未被系统深入地记录研究过。

  “16年前,伦敦大学收到一笔捐款,濒危语言记录项目由此诞生。”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濒危语言典藏项目部代表齐卡佳介绍,濒危语言记录项目的任务是,支持尽可能多的濒危语言记录项目,鼓励熟练掌握语言记录技能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行濒危语言的田野调查,从而为语言学、社会科学以及语言社区群体创建资源库。

  此次培训邀请了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濒危语言典藏项目部专家4人,中国高校学者30人。专家们将教授濒危语言田野调查、语言记录实际操作方法和技术、濒危语言语音存档的规范和标准、田野调查工具、软件使用和操作处理等内容。

  “15年前,玉溪师范学院的白碧波和许鲜明老师动员我参加哈尼语的学习。从此,我开始从一个地道的农民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哈尼族的陈拉抽说,当地哈尼族占80%,但20岁以下的年轻人却几乎不会讲自己的语言。15年间,她学会了哈尼文字、使用电脑,还学会了国际音标,也正在向更多人传播和教授自己民族的语言。

  云南是世界上少数民族语言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大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濒危。为此,玉溪师范学院建立“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重点实验室”,记录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存传统“文化基因”。濒危语言研究中心教授许鲜明说介绍,通过各类课题研究,目前实验室已经掌握了一套集语言采录、转写、翻译、标注,文本、音视频同步数字化处理为一体的濒危语言有声存档专业技术,这在国内尚属领先水平。(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