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千年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遇传承难题

2016年11月02日 18: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千年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遇传承难题 半“机械化”或成未来趋势

  中新网泉州11月2日电 (廖静)闽南地区最显眼的“传统物件”莫过于一幢幢红砖古厝。如今,高楼大厦风起云涌,但这样的古厝还有大部分保留在城市之中,“装点”现代的城市。

  “但是这项技艺学得人越来越少了。”11月2日,福建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市级传承人叶本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古民居营造技艺如今伴随古建筑修复、仿古建筑的兴盛,社会需求量却越来越大。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今年46岁的叶本营是闽南古民居的“大木师傅”,已经从事闽南民居建造、修复、修缮工作20余年。

  如今不仅泉州相公巷小庙的建筑、泉州少林寺、厦门南普陀大殿等福建地区大大小小的古建都留下过他的“痕迹”,就连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式建筑都有由他“领衔主建”。

  “当看到这些地方游人如织,而不少人感慨这些保存完好的古技艺时,我就很自豪。”叶本营视修复古建、保存古代技艺为人生乐事。

  他目前是泉州范围内较为活跃的师傅之一。然而说起学艺,来自安徽的叶本营百感交集,作为外地人掌握这们本土技艺,确实不容易。叶本营19岁开始接触这门技艺。“刚开始好几年都是没有工钱的,连学徒都算不上。”由于古建筑没有图纸,靠师傅口传心授。

  “要很勤快,让师傅愿意指点你。”叶本营说,他愿意吃苦,认真学了好几年后,就学会了这些手艺。后来,他脱离师傅,开始出来接活,独当一面。

  随后六七年里,他又师从名师王为尧。叶本营说,前面几年他做构件的功夫已经可以了,但是怎么装还差火候,而师傅王为尧在这方面给了他很多启发和指点。

  28岁时,叶本营作为一个“大师傅”,开始带徒弟。十几年来,他培养了30多个徒弟,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大师傅”了。

  “得给徒弟钱,徒弟才肯学啊。”叶本营感慨道,早些年他带徒弟时,不需要给徒弟钱,就有很多人愿意来学;而但这几年情况完全变了,现在经济条件变好了,年轻人文凭高了,即使没怎么读书的进工厂,也不愿学这门手艺,大多嫌“这份技艺学起来慢,来钱也慢”。

  “现在我的徒弟都是大学生,一般有园林设计的功底。”叶本营说,不过学的人不多。而他又想带徒弟,只好从身边的亲戚、朋友“下手”,让亲戚朋友的孩子跟他学,同时也开出一份工资,让他们更有兴趣学下去。

  早期,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门“纯手工”活,如今,这门技艺已经越来越机械化。叶本营介绍说,机械化已经闽南古民居技艺的一个趋势了。如今在他的工厂里,由他设计一些根据古建构件形状的机械都更新好几代了。

  由于干这行的越来越少,这几年活反而越来越多。“现在我会用电脑来制图。”叶本营称,他是泉州地区这一行当里最早用电脑制图的人。这门技艺加入电脑元素,加入电动工具后,越来越机械化了,“也更受欢迎了”。(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