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小长城”的“守”与“变”

2017年05月24日 1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上海“小长城”的“守”与“变”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奉柘公路旁的华亭古海塘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官方 摄

  中新网上海5月24日电 题:上海“小长城”的“守”与“变”

  作者 王笈

  在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的奉柘公路旁,一条由数层石块堆砌而成的石海塘延绵数里,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海塘名唤“华亭古海塘”,始建于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整个工程耗时10年,是罕见的一例石砌古海塘。

  历史上的华亭古海塘西起金山戚家墩龙珠庵,东到柘林镇奉海村华家角,高2到4米,底宽2.4到3米,地下基础深1米,全长47.5里,号称“四十里金城”。民间曾流传过一句古语,“北有古长城,南有华亭东石塘”,当地人也把这条海塘称为“上海小长城”。

  48岁的沈玉琴自小生活在古海塘边,说起华亭古海塘的历史滔滔不绝,“我们这个古海塘的前身叫‘华亭捍海塘堰’,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土塘容易坍塌,但是为了不让潮水冲击内地,历朝历代只能不断修建被冲塌的土塘。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汹涌的海潮再次冲毁海塘,惊动了朝廷;雍正五年,当时的皇帝钦定华亭海塘全线改为石质海塘。”

  石海塘由条青石和花岗石堆成,内外包砌,油灰嵌缝,外层条石用银来锭形,创造了“条石以铁销、铁笋相连”的方案。海塘不仅抵制潮水来袭,还肩负着抵御倭寇的重要职责。

  如今,人们所能看到的露出地表部分的古海塘全长约4公里。1996年奉柘公路降坡前,这段古海塘常年被泥土包裹、埋藏于地下,两百多年都未显真容。

如今,华亭古海塘沿线1.13公里铺有草皮、植被,组合种植了各种花卉,四季常绿。 官方 摄
如今,华亭古海塘沿线1.13公里铺有草皮、植被,组合种植了各种花卉,四季常绿。 官方 摄

  2002年,华亭古海塘被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守卫了数百年沿海人们安宁生活的古海塘,在离开大海数公里之远的今天,终于变为了“被守护”的一方。

  “以前石海塘没有被挖出来的时候,村民们都是沿土坡上下出行;上世纪90年代公路降坡后,土坡没有了,为了方便周边村民出行,石海塘就被破开了大大小小11个缺口。”沈玉琴说,“这些年,我们按照文物标准逐渐修复了好几个缺口,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生态园林区,在沿线1.13公里铺设草皮、植被,组合种植了各种花卉。”

  300年前人们凭海临风的华亭古海塘边,在300年后的今天四季有花、四季常绿,自然风光甚是美丽。

  未来,这里的绿化深化工程还将与海塘文化结合,集中展示柘林的本土文化。“我们的滚灯文化也有近800年的历史了,其实也是过去驻扎在这里的民间抗倭团队,闲暇时比武,舞动装泥块的竹筐,最后就演变成了滚灯文化。这里的很多文化都是和华亭古海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沈玉琴告诉记者。(完)

【编辑:王硕】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