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举办大溪文化主题展 展现大溪文化全貌

2017年06月09日 1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重庆举办大溪文化主题展展现大溪文化全貌
    湖南安乡划城岗遗址出土的高圈足白陶盘。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中新网重庆6月9日电(记者 唐枫)9日,《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展览从经济生活、艺术信仰、族群聚落等方面系统展示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大溪文化全貌。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众多的史前文化,它们或昙花一现,或流传千年,共同汇集成为中国南方文明进程中的文化因子,在中华文明的血液脉络中绵延万代。大溪文化即是其中之一。

  从上世纪20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艰苦工作,大溪文化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它有距今六千年的城址、稻田,有纹饰丰富的彩陶,更有神秘的屈肢葬……从云雨巫山到淼淼洞庭,大溪文化先民在这片地区留下了历经数千年沧桑都难以磨灭的遗迹。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出土的人面石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出土的人面石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本次展览以历年来大溪文化各遗址的典型出土器物与重要考古发现为材料,从经济生活、艺术信仰、族群聚落等方面系统展示大溪文化的面貌,旨在让观众通过大溪文化,认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进程。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长江明珠——大溪文化概览”、“鱼米为飨——大溪文化的生产与生活”、“天琢之美——大溪文化的艺术与审美”,以及“文明曙光——大溪文化的聚落与社会”。

  文化概览单元主要介绍了整个大溪文化的概况。大溪文化包含中国长江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年至5300年,它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大溪文化的生产与生活单元则介绍了这一时期的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增加,农业正在快速发展,先民们在渔猎的同时,也开始了刀耕火种、驯养家畜。此时手工业分工逐渐细化,陶器的制作工艺大幅度提升,纺织业也有所进步。

  在大溪文化的艺术与审美单元,大溪先民以热烈的色彩和琳琅的饰品为文字,以巫术为语言,沟通天地,表达夙愿。他们用彩陶描绘山川河流的曲线,用黑石雕刻自己形象的轮廓,用玉、骨饰品敬献神灵,点缀生活。

  在大溪文化的聚落与社会单元则展示了大溪文化的特大型中心聚落逐渐形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墓葬随葬品也出现多寡不一的现象,说明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并且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祭祀坑和祭坛的发现,显示大溪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宗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展出的重点文物中,有一面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出土的人面石饰。石饰的平面呈椭圆形,顶端有两个穿孔。正、反两面各雕刻有一个人面。人面的轮廓及眼、口、鼻都微微向外凸出。正、反两个人面的表现手法虽相似,但特征却各有不同,一面略微瘦削,另一面则略丰腴圆润。据展览负责人介绍,因为出土于儿童墓葬,发掘者认为是儿童玩具。也有学者认为是具有巫术效用的护身符,这正反人面可能是当时大溪人所崇拜的男女神祗的形象。

  据悉,该展第一次汇集重庆、湖北、湖南三地等七家文博机构藏品,向观众展示了大溪文化的全貌,同时也让观众看到峡江地区及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同一文化的不同特点。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