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鹿原》收官之际再获赞誉:快餐文化下的小众精品

2017年06月23日 09:2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有一种剧,不是大众兴趣但注定是小众范围内的精品,虽然收视一度低迷却口碑始终完胜……《白鹿原》大抵就是这类剧目。这部改编自陈忠实同名作品,汇集了张嘉译、何冰、秦海璐、李洪涛、翟天临等演员的77集大剧于前晚收官。从拿到影视剧的改编权到正式开拍历经15年,整个拍摄期耗时8个多月,后期制作又是漫长的1年多,开播后又遭遇停播再复播的多舛命运,如此过程真叫一个煎熬。有统计显示,csm35城收视率最近10天平均超1.2%,网络播放量是67亿,两组数字也算是为这部“史诗巨制”画上了完美句号。昨日下午,该剧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对该剧高度评价:唯有坚持工匠精神,方能成就经典之作。

  快餐文化也需精品力作

  剧版《白鹿原》以其浓郁的艺术张力、波澜壮阔的荧屏展现还原了原著精神,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及其祖孙三代的博弈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近20个主要角色、94个重点人物形象在剧中得以完整呈现,秉承了原著作者陈忠实“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的希冀。按照惯常,这类根据文学巨著改编的电视剧都局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很难和当下生活有太多勾连,因而不会衍生出太多社会生活方面的话题,但是其艺术价值却不容忽视。剧评人李树声认为,“今年以来确实有几部挺火的剧。相比直观震撼的《人民的名义》,时尚热闹的《欢乐颂》和玄幻清奇的《三生三世》,在‘快餐文化’的时代,我觉得《白鹿原》的精良制作也许让它更接近于小众文化,而当前我们电视剧的生态需要的正是这种文化含量丰富,有思想内涵因素的在里面。”

  不过,《白鹿原》也不是一味的高冷范儿,部分话题甚至一度上了热搜。比如剧中的油泼面、“陕西蹲”以及原上风光等紧密围绕剧情衍生的话题都引发网友的热议,而“就这、咋嘛、美着哩、对着哩,可不敢”等剧中陕普式方言台词也都成为观众的口头禅,一下子拉近了剧中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女性人物改编备受肯定

  编剧申捷改编《白鹿原》历时三年,那段时间他都是通过邮件和外界联系,完全断了手机,只为把自己沉在那片原上。他曾说,“我们必须在尊重文学作品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影视规律去展现,否则按原小说白描就可以了,既省事又不会挨骂。正因为从内心深处敬畏继承,才更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化进去,拼尽所学的技巧去改造。这是职业编剧的责任所在,也是对原小说作者真正的尊重!”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申捷对原著中女性角色的改编成了探讨的重点。《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说,“这部剧看似一部男人大戏,其实我个人感觉恰恰是女性角色带来的震撼更强烈,像其中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是女性,封建礼教的抗争者也是女性。以田小娥为例,电视剧将原著中其‘媚’的一面淡化了,突出了宗法男权社会下受尽的凌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刘淑欣也提到,“电视剧的二度创作对田小娥给予了深情的女性主义关怀,以及对她命运的深刻同情。”

  在整体改编方面,《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总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规模文学名著改编的热潮,比如《红楼梦》及四大名著、《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等等。而到今天,我们影像的改编确实面临一个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毛羽局长对《白鹿原》的改编有非常高的评价,这是为中国电视剧找回尊严的电视剧。主创们以庄严表达的方式、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让这部剧达到中国电视剧年度的一个顶峰。”

  北京晨报记者 冯遐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