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申遗顾问:鼓浪屿要成为活态遗产 而不是固态标本

2017年07月09日 03:4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鼓浪屿申遗成功 将控制游客数量

  被评价为“中国在全球化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见证”,为中国第52个世界遗产

2010年,厦门鼓浪屿街景,鼓浪屿现留有931座不同时期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新京报资料图片
2010年,厦门鼓浪屿街景,鼓浪屿现留有931座不同时期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新京报资料图片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倪伟)昨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经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鼓浪屿申遗已启动近十年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生活品质。鼓浪屿突出地反映了多元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真实且完整地记录了其曲折的发展进程和生动的风格变化,真切地反映了激烈变革时代的历史。

  据“鼓浪屿申遗网”记载,鼓浪屿于2008年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6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2017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鸦片战争之后,鼓浪屿在传统聚居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国际社区。鼓浪屿现留存有931座不同时期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园林和自然有机的历史道路网络,以及内涵丰富的自然景观,体现了现代人居理念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鼓浪屿记录了我国早期近代建筑吸收南洋、西洋风格的基本特点,见证了世界不同文化和价值追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为全世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

  国家文物局:合理控制登岛游客数

  大会审议阶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代表中国政府在发言中表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是中国一处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坚韧的文化根基和对世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包容、吸纳与发展。

  宋新潮表示,中国政府将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规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要求,做好鼓浪屿后续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工作,合理控制登岛游客数量、改善遗产本体保护状况、提升监测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将更加美好的鼓浪屿展现给公众。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于7月2日至12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召开。本次会议共审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35项,其中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项。

  鼓浪屿 位于福建九龙江入海口,与厦门岛隔着鹭江海峡相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范围包括鼓浪屿全岛及其近岸水域,总面积316.2公顷;鼓浪屿缓冲区涵盖邻近的大屿和猴屿两座海岛,并一直延伸到厦门岛海岸线,总面积886公顷。

  - 对话

  “鼓浪屿要成为活态的世界遗产”

  厦门市鼓浪屿申遗顾问、文博研究员何丙仲参与了鼓浪屿申遗的始终。鼓浪屿申报文本初稿在他家里讨论成型,为申遗准备的历史文化展览也由他策展。作为五代世居鼓浪屿的岛民,何丙仲为鼓浪屿申遗成功感到高兴的同时,认为鼓浪屿要成为活态的遗产,而不是固态的标本。

  新京报:鼓浪屿的世界性文化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丙仲:鼓浪屿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质。鼓浪屿早辈居民曾漂洋过海谋生发展,晚清时期又因为一批华侨归来建设,才快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鼓浪屿兼具中西文化,它的建筑等遗产,很多都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新京报:鼓浪屿的文化遗产具有什么特点?

  何丙仲:鼓浪屿现存的建筑大部分是华侨建筑,小巧,但风格多样,吸收了建筑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鼓浪屿土地有限,建筑都因地制宜、依山而筑,每个房子都不一样,渗透着中、西的建筑理念。有些建筑既有东方的中轴线设计,又借用了西方的围廊,以增加采光,都用心地打造而成。

  这些建筑都是顺从自然,非常舒服,这个可以作为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的借鉴。

  新京报:鼓浪屿申遗成功以后,未来应怎样保护?

  何丙仲:申遗成功后,有大量工作要做,要把这份文化遗产保护好,成为活态的遗产,而不是固态的标本。鼓浪屿人和生活状态都是遗产的一部分。

  我们要注意的是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长期定居在鼓浪屿。让岛上的设施和环境不单为游客服务,而要回归到为岛民服务。

  很多鼓浪屿居民搬走以后留下了空置的建筑,现在大量做成了家庭旅馆,这是对建筑风貌的破坏。可以把这些建筑开发成艺术学校之类的场所,不至于浪费掉。我们要把发展旅游的观念改变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跟文化没关系的商业应该迁出去。

  新京报见习记者 倪伟

【编辑:吉翔】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