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文坛:“五小虎”来了

2017年09月10日 16:0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广东文坛:“五小虎”来了  

  □管 季

  近期本版连续推出专题,对80后、90后的创作及评论进行全方位扫描,广东文坛也开始出现新生代的身影。本期专题特邀五位年轻评论家分别对五位具代表性的广东年轻作家的创作进行点评,窥一斑知全豹——

  蔡东 80后,文学硕士,生于山东,现居深圳,执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发表小说若干,曾获得《人民文学》柔石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十月》短篇小说奖等鼓励,出版《我想要的一天》等小说集。

  有人说,中国当代小说,尤其是新一代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因为缺乏宗教精神打底,所以缺少了一种人性的丰厚与沉重。然而,在蔡东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类似于宗教的悲悯意识。作为一位80后女作家,蔡东的创作与大多数同龄人迥然有别,如孟繁华所说:“蔡东的小说像一缕文学的炊烟在清晨的田野袅袅升起弥漫四方,然后幻化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她写的是人间烟火,是人间无尽的矛盾、忧伤、艰难、跋涉、隐忍、委屈以及无奈;她对女性命运和生活处境有新的理解和书写;她发现了这个时代仍有‘多余人’的存在。”毫无疑问,这种创作在尚“轻”的当下,已经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动摇着当代文学界对于年轻作家的刻板印象。

  蔡东小说的宗教意识是在人物命运变化中逐渐展现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往生》。康莲最初接触佛教,并不知“往生”为何物,但在日复一日照顾老年痴呆的公公的过程中,她心力交瘁又无法割舍,这种人性的善在对抗想要同归于尽、速死解脱的恶时,她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往生”——人活着就是受难,“往生”就是以死解脱,只要活着,就没法“往生”。在加缪的“荒诞”理论中,西西弗斯推石头就是一种荒诞,这也是人生最直观、最本质的状态。众生都是受苦的,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人的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这些宗教和哲学中最为深刻的思想,到了蔡东笔下成为了一个个家常的故事。

  正因为有了宗教精神打底,蔡东的作品才呈现出某种温润而悲悯、同时又庄重的色彩,读者总是不经意被巨大的悲伤击中,同时又于灵魂深处泛起柔情。蔡东的悲悯不分人群,除了同龄人鲜少描写的老年人,她还写了中产阶级夫妇、知识分子,以及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漂泊无依的打工者和边缘人群。这些人所疑惑、所忧虑的,无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钱、子女教育、工作、假期、拆迁、婚姻,甚至是肥胖问题。如《木兰辞》中的邵琴,活出了一个中年女性不食人间烟火的优雅典范,然而,她之前也在招生办那种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工作过,后来开茶行时,照样会巴结领导,出售劣质茶。她也只不过是一个用优雅把自己包装起来,努力谋生的俗人罢了。蔡东一眼看穿那些在俗世中被包装起来的精致谎言,看穿了艺术与人生之间的鸿沟,看穿了每一个企图要挣脱俗世的人,最终都只会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蔡东说过,一部伟大的小说,“正是先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而不是巧用各种捷径去征服读者。当一个故事世俗到不能再世俗,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甚至读者仿佛要看见老年痴呆的公公脸上的扭曲表情,看见康莲从公公身下掏出一粒粒粪蛋——这种震撼的细节比单纯吟诵人间疾苦要深刻得多。更重要的是,蔡东描绘了主动的受难,描绘了每一个普通小人物尽全力活下去的意志。

【编辑:左盛丹】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