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研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2017年09月25日 14:28 来源:光明网 参与互动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研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光明网9月23日电(记者刘洋)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

  为了适应非遗传承的现实需要,加强传承能力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部、教育部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旨在提高非遗传承能力,帮助传承人群 “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所谓强基础,是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本地、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当地人知当地文化;强化对所持项目知识、技艺和流变脉络的认识与把握,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拓眼界,是了解时代变迁带来的审美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了解国内外行业动态。

  增学养,是丰富文化、艺术、材料等方面专业知识,掌握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

  实施“研培计划”刻不容缓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在福建采访时发现,由于年老体弱等原因,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人数不断增加,在世人员也多年事已高,实施“研培计划”刻不容缓。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研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蔡氏漆线雕”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水况讲述漆线雕制作工艺 上官云摄

  蔡水况,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氏漆线雕”的第十二代传人,是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已经80岁高龄:“我的眼睛现在已经看不清了,不能再亲自动手制作漆线雕,平时多是指导徒弟制作”蔡水况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研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十番古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英木向记者展示十番音乐古谱 刘洋摄

  陈英木,十番古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已经85岁高龄,是福州年龄最大的非遗传承人。陈英木老人经常到小学、少儿培训基地等公益教授十番古乐:“不计报酬我也要去教孩子们演奏十番音乐,因为十番音乐古谱现在已经少有人能看得懂了,我要让十番古乐和古谱继续流传下去。”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研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拍胸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金锁教授学生舞蹈技法 刘洋摄

  郭金锁,拍胸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拍胸舞”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动作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夹、跺为主,风格粗犷、热烈。从6岁学习拍胸舞开始,郭金锁一直跳了70多个年头,今年已经79岁了。1960年,他开始留在艺校当老师,专门教授福建民间舞,如今,一家三代都在为传承和发扬这一福建民间舞蹈而努力:“拍胸舞是福建的一个特色,深受福建人民的喜爱,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将拍胸舞传承下去。”

  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在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实现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递者和承载者,只有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传承人的培养,“非遗”项目才能避免沦落为静态的博物馆标本。

  福建省唯一一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院校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创建于1958年的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艺术职业院校。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研培计划:现代职业教育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正在创作 刘洋摄

  职业院校如何有效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高等教育实现对接,如何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如何助力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如何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这些都是非遗培训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实践,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形成了“非遗传承、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承担起了传承和保护福建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的责任。学校促进校地(政)、校校、校企、校室合作交流,非遗研培工作成为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唐文忠介绍,学校通过实地走访、观摩;专家、学者理论知识授课;“传承人谈传承”座谈、国家级大师专业技能指导以及市场营销课程讲授等各种形式,为全体学员提供了专业的交流平台,充实了传承人群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传承人群的制作技艺、营销意识和审美水平。

  自2016年被确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承办院校开始,已完成“福州脱胎漆器髤饰技艺培训班”、“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培训班”等一共11期660人的培训任务。

  学校逐步建立起具有职业艺术教育特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传承”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据了解,全国78所高校已举办研修、研习、培训280余期,加上延伸培训,合计培训4万多人次。这项工作受到传承人群的普遍欢迎,日渐显现提高传承能力、扩大传承人群的多重效应。研培实践的结果,使非遗的持有者和从业者增长了学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并且对所持项目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对自己手艺的价值和潜力有了更强的自信。

  很多学员都有这样的体会:从来没敢想,原来自己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能做的东西可以比现在更多,表现的手法可以比现在更丰富,传统的东西也可以受到现在的消费者欢迎。

  很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既积极参加教学授课,也踊跃参加研修研习。他们对这项工作的参与热情和高度认同,还来自亲身的经历和体会。有的代表性传承人现身说法:当年如果不是参加了国家组织的进修培训,早就改行了。一些行业协会的负责同志说,这种大规模研培如果早做十年,中国传统工艺和工艺美术的发展会远远超过现在的水平。

  参加研培计划的高校普遍反映,这项计划不仅给传承人群提供了实际帮助,也促进了大学与社区的互动,对于丰富学术积累、提升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