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数码文化非洪水猛兽 标志社会从“服从”向“自律”转变

2017年11月10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数码文化并非洪水猛兽

  这标志着社会和文化价值从“他控”向“自控”、从“服从”向“自律”的转变

  文/徐贲

  美国加州圣玛利

  学院教授

  许多人对互联网文化的崛起充满了焦虑:谷歌正在腐蚀我们的记忆力,把我们变得浅薄和愚蠢;互联网代表了粗鄙者的崛起、剽窃者的胜利和高雅文化的终结。

  当中世纪的手稿文化向早期现代的印刷文化转化时,也出现过类似的焦虑。事实上,印刷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手稿文化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印刷书籍吸收和改变了手稿的一些形式通例。印刷文化与手稿文化之间是一种一边借助、一边形成自己特色的变化过程。

  开始,印刷的文本与手抄文本颇为相似。例如,印刷文本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供辅助。书籍是没有页码的,需要读者自己添加页码,还需要他们在应该大写的地方涂上红色,在文句停留处添加标点符号等。后来书籍印刷者才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编辑责任。阿尔杜斯·皮乌斯·马努提乌斯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印刷商。1502年,他出版奥维德(Ovid)作品时,还在要求读者自己在书页上标上页码。但是,很快,他就在书里印上页码了。

  马努提乌斯的印刷技艺是与时俱进的。中世纪手抄书籍的页边经常附有注释(中国的古书也是正文与注释或注疏混杂一起的),他改变了这种页面样式,采用了将注释印在书页底部的办法。于是,正文与注释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注释与正文分离开来,把页面的主要部分还给正文。这受到当时新教改革作者们的欢迎,因为他们要求回归《圣经》原意,要将中世纪经院评注的重要性降格,印刷书籍的新页面处理正好符合这一需要。

  今天,数码传媒带来的写作、阅读和交流新特征,也应放到更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变化中去理解。例如,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有了变化,作者不再是居高临下向读者灌输权威知识的一方,也是读者们可以诘问、补充、纠正的平等对话者一方。知识的主体不再是作者,而且也是读者。

  这标志着社会和文化价值从“他控”向“自控”、从“服从”向“自律”的转变。上司指示、政治领导、道德教诲,这些都随着知识话语向普通人转移而发生了变化。

  然而,数码文化的每种形式都可以看到印刷文化的某种相应形式。维基百科让我们联想到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提供由专家构建的明确知识;维基百科提供由读者构建、评议并可再行编辑的知识。博客让我们联想到日记。日记是在时间中串成的个人私密思考;博客发出的是个人的声音,但并不私密,而且欢迎他人的回应。电子游戏令人联想到小说和戏剧。小说或戏剧人物的经历让我们感同身受,在电子游戏里我们自己成了影响故事结果的主角。凡此种种,文化行为和行动者在变化,在扩展,与其说是取代,不如说是变换,新的并没有消灭旧的,而是新旧并存,并因此形成新的复合型态。

  大学里,教授和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虽然教授还站在讲台上授课,但也已经出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小型讨论班。虽然满堂灌的教学没有绝迹,但也有了更多的师生互动。虽然教科书仍然是课程的主体内容,但“批判性思维”正在悄悄地进入教育课程。虽然专业课仍被视为核心课程,但“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教育理念。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仍在封闭的课堂里求学,但互联网的线上开放课程或视频公开课正在吸引学生群体中那些更好学、更勤思的部分。虽然每个教室里还有黑板和粉笔,但电视设备已经广泛地在教学中运用。

  大学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既是新旧交替,也是新旧交融,也许在这个交替和交融中会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秩序。我们对它有所期待,但我们并不能充分想象那将是一个怎样的秩序,因为秩序是充满变数的历史副产品,不是任何人可以凭想象设计的。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