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学者建言皖南花鼓戏传承与发展

2017年11月17日 2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专家学者建言皖南花鼓戏传承与发展
    皖南花鼓戏传承与发展工作研讨会现场 余皓 摄

  中新网宁国11月17日电 (余皓)17日,2017皖南花鼓戏传承与发展工作研讨会在安徽宁国举行,来自安徽省戏剧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畅谈皖南花鼓戏在皖南地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并就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皖南花鼓戏是安徽五大剧种之一,由百年前的湖北东路花鼓调与河南灯曲随移民流入皖南地区,在皖南宁国与民间歌舞融合演唱,后又接受了徽剧、京剧等剧种的影响,逐渐发展演化为以湖北应山方言为基础,极富乡土气息的戏曲剧种。

  据宁国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杨素之介绍,1986年前后,各地剧团改制,皖南大多数剧团解散,从此皖南花鼓戏的发展也在新型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步入瓶颈。他坦言,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独特的地方艺术名片很可能在十余年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皖南花鼓戏随着移民的脚步来到宁国的土地上,在这里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成为宁国的乡音乡愁,是一条地域文化的‘母亲河’。”国家一级编剧、安徽著名戏曲学者侯露认为,皖南花鼓戏不仅传递着穿越时空的语音、声腔和锣鼓点子,还传递着“一担箩筐下江南”敢闯天下的文化性格基因。

  侯露建议,应当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去认识皖南花鼓戏存在的价值,不但要有保护意识,还应落实在行动上。她透露,一部详细记载皖南花鼓戏的资料汇编——《皖南花鼓戏大全》正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集结出版。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龙斌则表示:“皖南花鼓戏不仅应活在人们的记忆和书本的记载中,更应当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他建议在抓紧编纂相关资料的同时,利用老艺术家的余热,抓紧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潘昱竹则从作品创作和资金扶持的角度为皖南花鼓戏传承献策,“只有不断推陈出新,这项艺术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她还表示,愿意支持申请相关文化艺术基金,为皖南花鼓戏的复兴贡献力量。(完)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