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6年出资百万办农民文学奖 多名农民成网红

2018年01月17日 14:35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 

常年在外擦鞋的农村妇女蒋慕平获“农民文学奖”之后丈夫不再烧她的稿纸。

  张一一征集的全国百位优秀农民作者诗文集《农村好声音》中央一级出版社出版。

  华声在线讯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湖南籍青年作家张一一2012年开始发起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给农民出书,创办纯草根的“农民文学奖”,举行“农民棋王”象棋争霸赛等数十个主题文化活动,6年来个人累计出资上百万元振兴乡村文化,由他发起的农村文化月和“农民文学奖”相继捧红了“泡面大爷”以及蒋慕平、危勇、况从军、谢红艳、梁武钦等多位“网红农民诗人”,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七旬渔民危勇因“鸡鸡鸡,尖嘴对天啼”18字咏鸡诗走红成为全国闻名的农民诗人。

  “春回大地绿满坡,一片蛙声竞唱和。城市哪如乡村好,醉偎田里听山歌。”农闲时在城乡接合部擦鞋补贴家用的54岁农村妇女蒋慕平爱好舞文弄墨,但她并不被丈夫理解,蒋慕平的写作在丈夫看来纯属不务正业,既看不到在哪里发表,更没有挣到多少稿费,还浪费干活的时间,有一次因为她熬夜写作没把家务做好,丈夫一气之下一把火把她两箩筐的稿子全给烧了,她黯然神伤,却没有能力反抗。

农村文化月“农民棋王”争霸赛在一旁全神贯注观战的“泡面大爷”走红网络。

  蒋慕平获得首届“农民文学奖”万元奖金被电视台竞相报道以及县委县政府官方颁发的“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的表彰后,丈夫不再反对她的写作,蒋慕平说,“我的心开始在文字中变得丰盈起来,变得年轻起来”。

贵州农民诗人况从军、谢红艳和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等获奖后抱着稻穗合影。

  年近70的渔民危勇因为一首只有18个字的《咏鸡诗》“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获得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平均每个字价值556元”,危勇这首《咏鸡》也因为被网友质疑“山寨唐代诗人骆宾王《咏鹅》”而爆红网络,国内上百家媒体报道采访,危勇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最为炙手可热的农民诗人,许多网友纷纷作《咏鸭》《咏猪》《咏狗》《咏牛》《咏官》予以唱和,“农民写作的好赖重要不重要”一时成为社会各界持续热议的话题。

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发起人张一一主编出版《中国梦·农民梦》一书。

  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看到相关报道后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学习农民诗人危勇这种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精神。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当日派出特稿部资深记者赶到湖南采访危勇等多位农民诗人,并在2016年1月16日发出题为《这里的农民爱写诗》的长达一万多字图文并茂的整版稿件。危勇顿时成为闻名当地的“新乡贤”,远近乡镇有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儿,如果请到危勇做一副对联或者写一首诗,或装裱悬挂,或当场宣读,“那是十分体面的一件事情”。

  “她骨子里的直率,是生命对世界毫无保留的坦诚,她蹒跚行走,却能自由舞蹈。在满面尘灰的生活里,她写下了惊世骇俗的诗句,为灵魂的旷野,献上了朵朵精美的鲜花,让摇摇晃晃的人间,得到一种诗意的平衡和提升。”湖北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获得第三届“农民文学奖”和诗一样的颁奖词,另有来自贵州、山东、河北、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的30多位农民作者分别获得提名奖、年度楹联奖、年度诗词奖、年度散文奖等多个农民文学奖分项奖项并一起分享了共计十万元的文学创作奖金。在“老舍文学奖”等许多国内知名的文学奖发不出奖金的尴尬背景下,“农民文学奖”这一来自民间的草根文学奖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

  语言不便的余秀华现场朗诵了她的新诗《何须多言》:“……对你的爱,何须多言,此刻,窗外蛙声一片,仿佛人间又一个不会歉收之年。”她的朗诵很吃力,她走心的文字却打动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

  除了捧红多位农民诗人之外,一位在农村文化月“农民棋王象棋争霸赛”中一边专心致志观看比赛一边吃着泡面的大爷也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而当听说有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村孩子渴望去韶山看一眼毛主席时,张一一二话不说又掏出十多万元的稿费收入赞助十多所农村中小学的几百名学子包车去韶山、雷锋纪念馆、岳麓书院、岳阳楼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农村学生刘茂回到学校后在作文中表示“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多少,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像张一一哥哥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农村文化月的十多个主题文化活动得到全国许多乡村的学习借鉴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精准扶贫的成功尝试和典范之作”。

  张一一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已极大改善和提高,但精神生活普遍还很匮乏,如何在广大的农村培育一种文化的氛围,让更多爱好文学的农民在当地得到尊重,成为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乡贤”和“网红”,带动当地更多的农民观察生活、书写生活、赞美生活,讲好中国农村故事,传播农村好声音,都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助力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小康,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力量很微薄,但将不忘初心,永远砥砺前行”。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