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漫画讲历史不靠谱?《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谈争议

2018年08月18日 0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这几年,一个叫“混子曰”的微信公众号火了,里面更新的“历史剧”很受关注,内容还先后结集出版。不过,其“用漫画讲历史”的形式也引起一些争议。

  近日,作者陈磊在北京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独家专访,并回应质疑。他坦率地说,现在面对几百万公号粉丝,更新压力会非常大,“这是一种责任,你不能让文章辜负读者期待”。

陈磊(左)和小读者交流。受访者供图

陈磊(左)和小读者交流。受访者供图

  由“历史剧”开始的个人公号

  对读者来说,比陈磊更熟悉的名字是“二混子”,那也是他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里的“代言人”。看着他在文章里“怼天怼地”,很多粉丝都觉得,现实中的陈磊多半是个打扮新潮有个性的人。

  但当记者真的见到他时,却发现陈磊的穿着普通到有些刻板:简单的T恤搭休闲裤,脚踩运动鞋。他自嘲:“看着可能有点土。”

  在开公号前,写写画画是陈磊的生活常态。他大学时读了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没事喜欢看看历史书。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在与形形色色人群接触时,陈磊发现,很多人对颇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并不了解。

  “觉得挺遗憾,想把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所以,5年前,陈磊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很快,开始更新“历史剧”。

  以朝代更替为时间轴,陈磊用手绘图画和段子,捋出历史发展脉络: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周天子是班主任;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是“过把瘾就死”……这种表达方式,当时很少见。

近期出版的“历史剧”部分内容。

近期出版的“历史剧”部分内容。

  他的公号因此迅速积累大批粉丝,至今已经有三百多万,一篇文章发布,基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达到“十万加”。

  回应质疑:漫画和历史不存在天然冲突

  不过,“历史剧”火了没多久,争议和质疑就来了。

  有读者认为,用夸张的漫画讲历史很不靠谱;内容上,一些偏戏谑的措辞会误导读者,有“戏说历史”的嫌疑。而且,翻开一些文章,常能看到“慌得一批”等字样……评论区常有人质疑:这样真的好吗?

  “我最初写文章是打算给周围的成年人看,确实没想到粉丝中会有未成年的小读者。”对此,陈磊觉得很抱歉,“考虑到这点,我在之后出书时,会对稍微成人化的措辞一一作出修改、调整,避免对读者产生负面影响。”

  但对于表达方式,陈磊说,历史和漫画不存在天然的冲突,把漫画和历史合成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挑选一种手段来表达一门知识,“大家都爱吃‘剁椒鱼头’,幽默和段子是‘剁椒’,真正好吃的还是‘鱼头’”。

  书店内摆放着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和《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等。

书店内摆放着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和《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等。

  “文风虽搞笑,但几乎每个细节,我都会反复核对史料,尽可能保证不出错。对‘戏说历史’的评价,我不能说不认同,但更坚持自己。”陈磊觉得,自己是在做加法,“能多一个零基础的人去看历史知识,就是我做的事情的价值。真正研究历史的人,也不会因为那些文章对历史的理解变粗浅”。

  自述:“我不是斜杠青年”

  趁着自媒体行业的风口,陈磊于2015年辞职,专心打理公众号。那时,“混子曰”有了广告收入,得到第一笔投资。他又开了一个公众号,并上线漫画教学课程。从2017年起,他的新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系列相继出版。

  捋捋这几年,有人说他是“斜杠青年”:当过汽车设计师,擅长画漫画,又出了书成为作家,还经营着一家公司,看上去在哪个领域都做的不错。

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开创者陈磊。受访者供图

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开创者陈磊。受访者供图

  “我不是个那么优秀的人。”对这个评价,陈磊连连否认,“我本人以及整个团队,在读书、写作方面没有任何过人之处,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常常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学习验证”。

  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印象中,作家是专职写作的人,挺高大上。我每天写文章没有固定时间。我只是一个喜欢看点杂书、画画漫画、闲暇时间写东西的人,非常幸运,凑巧发现读者需求,继而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

  “自媒体曾有过‘爆发式’发展,但不久大家都会发现,形式不是一个行业真正的动力,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才是。”陈磊认为,优质内容是自媒体发展的唯一动力,“我不是‘斜杠青年’,只希望在这个领域里,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东西”。(完)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