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敬泽《会饮记》:“我”也可能是个复数

2018年12月04日 1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李敬泽《会饮记》:“我”也可能是个复数
    李敬泽 罗晓光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高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住着一群人,这一群人不一定都是外人,还包括我们自己,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乃至N个‘我’,也就是说,‘我’也可能是一个复数。”对于“我”,李敬泽坦言,自己在《会饮记》中最想说的是如何去认识。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SKPRENDEZ-VOUS、北京阅读季、凤凰网文化联合主办的“身体里的客厅——《会饮记》新书分享会”日前在SKPRENDEZ-VOUS书店举行,批评家、散文家、《会饮记》作者李敬泽,著名艺术家徐冰以及诗人、作家、翻译家西川与各届读者分享了《会饮记》的阅读感受,并就文学艺术诗歌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李敬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评论集《为文学申辩》《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等,散文集《咏而归》《青鸟故事集》等。2004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2016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2017年获首届“十月散文双年奖”。

  《会饮记》2018年8月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是这位“新锐作家”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泽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拾起落满灰尘的书籍,在缝隙中劈开思想的天地,编织出属于作者自己的文化和心灵地图。

  关于《会饮记》的写作缘起,李敬泽当日谈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住着一群人,这一群人不一定都是外人,还包括我们自己,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乃至N个‘我’,也就是说,‘我’也可能是一个复数。”他坦言,《会饮记》一方面是要和身体里的那一群人打交道,另一方面是和这个复数的“我”打交道。写作这本书,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个客厅里的主人和客人他们怎么打交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每时每刻的交际、交往写出来,如此而已。

  著名诗人西川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我们的身体里确实住着好多人,有些人住一段时间走了,有些人一直住在这,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里住的客人越来越多,有的时候这个客人的形象清晰一点,有时候那个客人的形象清晰一点,有的时候是非常模糊的一些人。”他进一步提到,“有时候你不完全是你自己,背后可能还有几个人,你必须走近了跟他们打个招呼辨认一下。也就是说,’我’和‘我’之间,在我们每个人的客厅里面,互相也有一个相互辨认的过程。”

  著名艺术家徐冰关注到了《会饮记》中关于真假方面的判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他坦言,“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双簧演员,我们和我们的手机配合着演双簧。我们发布给世界的,完全是我和我的手机在配合着向世界所表述的我是谁,或者长什么样子,实际上你根本看不到真实的这个人,所以今天真假这个事情变得很怪诞。我们所看到的和实际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关系,实际上这也和身体里的客厅有关。”

  另外,关于纸媒写作、影像写作或数字写作,徐冰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点感受,即无论是李敬泽的《会饮记》、西川的《唐诗的读法》还是他自己的《我的真文字》,纸媒的写作满足了一代人对于文化情感的一种寄托,“我们能触碰到或能真真切切拿在手里的,更能帮助我们人类存留更长一点的文化记忆。”

  所谓“会饮”,用李敬泽自己的话说,那便是一群人喝了酒、洗了澡,躺在那里谈天说地,谈文学艺术谈现实生活,也探讨人生和真理。

  对于以文学的语言讲述自我讲述当下,李敬泽认为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他以宋徽宗为例称:宋徽宗被金人抓了去,一路遭遇非常悲惨,但是宋徽宗走到半路上写一首词,却还是在那杏花春雨江南那一套,好像他还过的很好似的,其中有一种可能,就是当他提起笔来用那样的语言、那样的规范在写诗的时候,他的这个写法是没有办法处理他的真实经历,他不会面对他自己的伤口,不会面对他自己的痛苦。

  李敬泽直言,“就像王维,不可能用他那样的语言和方式写安史之乱、写三离三别、写颠沛流离、写人的卑微,所以杜甫为什么伟大,杜甫在传统里是一个承前启后集大成而且是革命性的一个人物,他使得那套规范变得能够面对他的复杂一面。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汉族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是在一千年前还是现在,其实都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够让我们的语言面对我们的复杂心理。”(完)

【编辑:白嘉懿】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