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敞:那就不告别吧,仿佛他们还在

2019年01月24日 01: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张敞:那就不告别吧,仿佛他们还在

  要回顾自己的2018年,我忽然想起一个人。

  去年年中,承蒙驻日多年的随笔作家李长声先生送我几本他翻译的日本小说,其中一本是藤泽周平的《黄昏清兵卫》。这本小说的其他版本其实我很早就有,书买得太多,放在书架上还未读,当时收到这部赠书后即开读。看目录时我才知道,《黄昏清兵卫》只是其中极短的一篇,写的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如今要回顾自己的2018年,不知怎么我就忽然想起他。

  为了说明这中间的关联,也让没读过这本书的人略知晓他的故事,我先把小说的内容简要叙述如下——

  “黄昏清兵卫”说的是一个人,无形派高手。他白天在藩镇的财务部上班,常拿着算盘打瞌睡。因为只有到了傍晚他才有精神,就被人冠以“黄昏”的名头调侃——不过调侃他也不怎么在乎,这就是他的性格。

  他有一个老婆,生了病,需要他照料。他好像很安于家庭,每天去买买菜,回来就为她做饭。在一次事关重大的权力争夺中,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一结束了,他就又继续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买菜扫地,和老婆守着,根本不当一回事——这个世界上风起云涌、紧张险恶的故事,似乎和他很相关,又似乎完全无涉。

  书中较清楚地描写清兵卫相貌的一段是这样:“清兵卫有一张马一样的脸,上面长出胡子碴。剃光的额头也长出一些。衣服脏兮兮,手里拎着带土的葱。”

  家老“杉山”曾这样在心里骂他:“你认为整个藩的危机比老婆的病哪个更重要!”

  他杀人很快,完全没有中国武侠里的你来我往。小说进行到快结尾时,他又杀了一个人。杀完人他在想:“应该报告吧。”后来又想:“报告就要被留在那里,接受询问,休班就泡汤了。”

  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是:“路上有泥泞的地方,他拉着妻的手迈过去。小阳春的青白色阳光映照着山麓的村子。”

  他在小说中给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则是:“那就只有回家喽,给你做想吃的粗食。”

  ……

  这篇小说的结构很巧妙,黄昏清兵卫出场时间不多,出来的时候也大多轻描淡写,可是这个人物却很深地留在了我的印象里。写这篇文章时我也在想,这个人物打动我的地方恐怕并不在于他的武功高超,也不在于他对于妻子的尽责,甚至也不在于尽管他做了很重大的事仍在心里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他打动我的好像只是他内心的宁静,以及他与他那个时代的关系。

  回想我自己的2018——

  年初,我曾下决心要把《金瓶梅》写几篇评论出来。至今我一共写了四篇,三万四千六百字。后来应“腾讯·大家”邀请,我又录制了几期关于《金瓶梅》中“人物出场的艺术”的音频,文稿有十几期,也有四五万字。(虽然目前还没有上线,但也都是已经在做着的事);

  我进剧场看了四十二场演出,又看了两百一十六部电影。我把其中最有感受和最想分享的,写成了十篇评论,不到六万字;

  年初有一个图书机构请我为他们选译《世说新语》,这使我有机会再读几遍这本我原本就喜欢的书。虽然年末和他们的工作出了一些沟通问题,不知道能否出版,但属于我的部分,我已经完成;

  我见了几家出版社,他们和我洽谈集合我前几年的文章出书的事,但我目前并不着急,还想等一段时间,何况有一些文章还要补写;

  我去了几个城市,住了若干家酒店,进了若干寺庙,看了若干博物馆,读了几十本书;

  ……

  我不敢自比“黄昏清兵卫”,可是他做的事,和我也有些雷同。他安心照顾他的家庭,正如我在自己的环境里只想关心我自己。我在看书的间歇,有时思路会偶尔飘出来一下:我现在每天看的不是当年上中学时被老师禁止的闲书吗?随即心惊,好像做错了什么一样自愧。可我们做的这些事,都是自己最想做的。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也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我这几年常写文艺评论,可是我从来不大在乎别人说了什么,写作也都力图只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心声。

  我对于剧场或者银幕上的中国作品常感到愤怒或者悲观,常觉得他们描述了一种虚假的生活,可是回到家,心情平复了,我还是看我自己的书,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责任感——也以为凭我的能力只配要求自己。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物质极大丰富,拜金主义和人心浮躁,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生活庶几相似,可是我也不是因为这个才来写《金瓶梅》的评论。我单纯想记录一些我对于作者所描绘的世界的观察、人性的洞察、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我常在重读《世说新语》的时候,遇到某一个动人的章节就停下来,怅望片刻,觉得那个世界已经远去了。可是随后我还是只做我自己手头的事。

  ……

  这个世界很坏吗?所以才让我如此“自私自利”?这个世界很好吗?所以才让我没丧失自己的热爱?我不知道。

  前几天读《马祖语录》,里面写:“马和尚在一处坐,让和尚将砖去面前石上磨。马师问:‘作什么?’师曰:‘磨砖作镜。’马师曰:‘磨砖岂能成镜?’师曰:‘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也?’马师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法无住,不可取舍,何为之乎?汝若坐佛,确实杀佛。若执坐相,非解脱理也。’”

  “磨砖作镜”,二十岁的我不会有这种想法,也是到了三四十岁,这种想法才有——因为时光过得快。

  我也仿佛只有感到每天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才算度过了每一天,否则就只感到生命的浪费。至于能不能把“砖”磨成“镜”,我不觉得这是我应该关心的。上面的机锋问:“坐禅岂能成佛?”如果要我答,我恐怕会说:“直须坐就可以了!”

  北青副刊约我在报纸上说一下已经过去的2018年时,我想着,普通患者的取样对于医生大概也是有意义的,就答应了下来。可是提笔前,我想的却是:我对年节向来没有什么深刻概念,如果2018年需要特别告别,岂不亏待了之前的那些年?

  今年是我真正地、完全地去读书写作的第一年,可我并没有和我之前的21年职业生涯好好告别过;我已经不再青春,可我也并没有和我的那些青春告别过;我在前进的路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丢失过一些朋友,至今回想都令我心伤,可是回不去了,但我也没有和他们好好告别过;2018年是奶奶去世三十周年,她是我生命里最爱我的人之一,然而我当年还小,我也没有能和她好好告别……

  也许最好的告别应该是不告别吧?——这样的话,他们就仿佛还在。

  也是今天早晨为了回顾过去的2018,我才去翻看自己这一年的微信朋友圈。我看到年初时我分享的一首小诗。这首诗我已经忘了。作者我也不知道。今天看了还是好,就录在下面。它的题目叫《生活小错觉》。内容这样写——

  “被灌进肠衣的时候

  猪满怀热望

  以为自己

  即将重新拥有身体”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