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是有才 二是爱国

2019年01月24日 01: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蓝天野忆白桦——
  一是有才 二是爱国

  蓝天野与白桦 供图/志远

  2019年1月18日,人艺的后台,老艺术家蓝天野先生讲述了与白桦先生两度合作完成历史大戏《吴王金戈越王剑》的经历。这部时代感很强的戏直至今天深受观众喜爱,两位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执著追求更是让人钦佩。

  蓝天野与白桦,相识于70年代末期文艺界一些朋友的聚会,“文革”结束不久,因着共同的思想,经常相聚。蓝天野清晰地记得,“经常会聚在一起的有画家、作家,也有演员,后来我在国立艺专的同班同学李翰祥也经常从香港过来。”

  白桦是人艺的“铁杆粉丝”,尤喜欢蓝天野在茶馆中塑造的“秦二爷”,蓝天野看白桦的作品也每每让他备感新颖,“白桦特别有才。”

  80年代初,有一天,蓝天野问白桦,“你能不能给写一个戏,写什么怎么写我都不管,我来导演。”白桦马上说:“可以,我心里有要写的题材。”

  “白桦写的肯定不一样。”蓝天野笑着说,“他写东西是不甘于平庸的。”

  过了一段时间,白桦打来电话,“剧本过一个星期能完成。”蓝天野约定时间动身去武汉,到了武汉却赶上一个小插曲,“白桦说情况临时有变化,《苦恋》要补拍几个新的镜头。我下火车的时候,他们剧组补完最后一个镜头正在吃饭,我就直接到饭馆和白桦见面。他说,‘你看赶上这事剧本要拖几天了。’我只问了一句,‘你写的什么?’他说,‘吴越春秋的故事。’”

  蓝天野回到北京,过了十来天,白桦带着剧本来到北京。“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就在北京人艺的会议室。”蓝天野对30多年的那个下午印象很深:人艺的全体领导一起听白桦读剧本,听完之后马上就一致做了决定:剧本很好,北京人艺要排这个戏!“白桦第一场是从勾践回越国写起,他完全是从一个很新的角度写的,而且整个戏写的全都是诗的语言。”在听剧本的时候,蓝天野就在琢磨舞台上怎么呈现:过去一段时期“卧薪尝胆”“自力更生”写得太多了!白桦写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1982年12月3日,《吴王金戈越王剑》建组,蓝天野白桦联手打造出了一部以吴越春秋为题材的史诗大戏。除了吕齐、郑榕、狄辛、童弟等老演员,剧组起用了还没毕业的罗历歌饰演西施,“就是一个江南水乡的村姑,要卷起裤腿儿就能到溪里干活儿的。”西施的背影撑一只小船出场、西施从河水荡漾中的倒影和范蠡见面的触动…排这幕戏的点点滴滴都让蓝天野难忘和兴奋,“白桦不是光在那儿玩弄诗意,他饱含的是家国情怀。”

  排戏之前,白桦就住在人艺剧场的四楼改剧本,“每场戏都谈透了。”那时白桦的身体很好,闲暇之余,蓝天野给他找来一辆没闸的自行车,“没关系,没闸的我也能骑。”白桦一点不含糊,骑着到处跑。“他在工厂里干过活,是很能干的一个人。”

  1983年4月1日,《吴王金戈越王剑》首演成功,业内、评委小组、观众看完戏非常兴奋,反应很热烈。坐在首都剧场观众席里的白桦,想起50年代的自己,夜色中,常常站在首都剧场的台阶上,就为了“钓”一张退票。

  1983年4月4日晚,一位中央领导来看《吴王金戈越王剑》,演出后上台看望演员,领导见到白桦很热情,握住他的手连连说:很好,很好!这个戏很好!后来他还跟白桦谈了很多,说这个戏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历史戏就是要以历史为镜,以历史为鉴。领导对这个戏的支持,给了白桦和北京人艺莫大的鼓舞。《吴王金戈越王剑》连续演出了73场,还去外地巡回演出,都获得极大赞誉。

  在这个戏中,白桦最喜欢的是西施的一段台词——

  西施:我厌烦车水马龙的喧嚣,我怕听含冤受屈的哭声。高高在上,我会眼花头昏。我没有任何奢望,只爱水秀山清,茅屋竹林,绿草铺满小径,案头常有花香,窗外常有鸟鸣。

  后面有一天白桦打来电话,“这个戏还在演啊?”蓝天野回答说,“对啊,就是保留剧目正常轮换上演。”他后来才知道,因为这个戏白桦也受到一些批评。

  2014年,时隔30多年,北京人艺要求蓝天野复排一部戏,他最想导的戏就是《吴王金戈越王剑》。决定演出计划的那一刻,蓝天野抄起一部办公室的电话打给白桦:“北京人艺今天做的决定,复排《吴王金戈越王剑》!”听筒那头愣了一会儿,“真的?!”

  蓝天野清晰记得请白桦来北京看《吴王金戈越王剑》复排戏首演时的情景,“他那时身体已经不好了,带了八九个朋友来,我们在人艺旁边安排住下。跟他开玩笑说‘八抬大轿请来白桦’。”

  这个经历颇为周折的戏再次上演后的效果明显不同,“原来觉得你是影射,现在就觉得是很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镜。”

  蓝天野先生到上海时经常去看望白桦。有一次到上海聚会,吃饭时白桦拿出一首诗递给秦怡,“我给你写了一首诗。”蓝天野自告奋勇来念:“还没有来得及亲吻襁褓中的儿子,你就走到水银灯下……”2015年的秋天,蓝天野带《吴王金戈越王剑》到上海演出后,在上海举办的白桦诗歌会上,蓝天野亲切地再次诵读这首诗,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近几年两位老人曾经期待还能再合作,白桦有“写一个徐渭的戏”的想法,九十高龄的蓝天野先生听了很兴奋,“再写出一戏,再合作一次特别好!已经写出一幕了啊,后来越来越觉得……” 上个月蓝天野先生和白桦谈到《青藤书屋》的剧本,还谈到把电脑带到病房,口述实录,“但也确实有些勉强他……”先生有些哽咽,这是最让蓝天野感到遗憾的事。

  蓝天野先生在唁电里提到,“为什么跟白桦合作?第一才华,第二他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蓝天野从内心深处特别理解白桦,“一个作家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白桦为什么一直写?就是因为白桦心里有冲动,“他就是关心我们这个国家,关心我们这个民族。”

  白桦先生驾鹤西游,回想起与白桦相处的时光,蓝天野先生几度沉吟,扶额良久……

  文/李木子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