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2019年12月20日 2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小新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高凯)“四十里通惠河到了通县呐,与那千年的古河紧相连……”12月20日晚,在铁片大鼓艺术家姚雪芬悠扬的歌声中,北演年度话剧《运河1935》首演在首都剧场落幕。

  “一部运河史,即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将大地南北融会贯通,在北京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的历史篇章中,一直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运河1935》聚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通州,讲述了当时身处“三不管”地带的通州运河儿女,在面临中华民族危难、华北危急的特殊时刻,凭着朴素的爱国情怀选择抗日的故事。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小新 摄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小新 摄

  《运河1935》人物设计取材于“大运河之子”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小说《渔火》和《蒲柳人家》。生于通州运河边、长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刘绍棠,有着对祖国与家乡大运河热烈的感情,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勇敢善良、极具运河特色,赋予了《运河1935》真实的时代背景依托,也使得剧中传达出的运河精神与民族气节愈加动人。

  该剧中,出品及制作方北演公司汇聚了国家一级导演王延松、国家一级编剧王培公及陈建忠、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高树康及梁松、国家一级化妆设计师任小秋、灯光视觉艺术家王琦等众多京津冀三地资深创作者。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小新 摄
大运河题材话剧《运河1935》首演 小新 摄

  为还原运河风貌,创作者们选取了代表运河传统特色的渔船、拱桥、芦苇荡等元素组成舞台图景。同时,利用灯光与特殊地板材质的配合,加之“独家秘制”的流水声,在舞台上创造出一条盈盈流淌的大运河。服装化妆方面,创作者翻阅了大量当时文字及影像资料,并依据演员本身特点量身定制造型,最大化地帮助他们贴近角色特点,无障碍入戏。音乐方面的选取也是匠心独运,最终呈现的是让观众似曾相识又与众不同的激昂旋律。

  一船、一桥、一长篙,是运河的重要意象,舞台之上,一艘小船穿梭于芦苇荡间,一座小桥坐落于日月光下。在潺潺水声中,观众被引领至运河河畔,置身于一段惊心动魄又慷慨激昂的运河往事。

  该剧出品人、北演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表示,“截取1935年这个时间节点,这和我们想给观众呈现一种创作态度和艺术表达有关。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各个时期的贡献,而我们把表达的焦点对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运河人的精神层面。通州的运河儿女在特殊时期面临危难,最终所迸发出来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是我们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最需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我想,这是大运河吸引我们的内核,也是我们解读大运河精神的方式,更是我们创制这部戏的最大动力。”

  导演王延松在创作阐述中表示,“话剧《运河1935》既彰显家国情怀,也看到人性挣扎。”他认为,家国情怀给予了作品夯实的世界观与叙事逻辑,人性挣扎的呈现则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戏里的主人公周勤和周瑞两兄弟,一个为“大家”而心怀执念,一个为“小家”而八面玲珑。兄弟情与家国义,在舞台上碰撞出一台好戏,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当时的运河儿女在民族危难中觉醒、让革命精神萌芽的艰辛历程。

  据悉,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话剧《运河1935》在12月20日-21日于首都剧场完成首演后,将于明年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开启一次意义非凡的全国巡演。(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