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医者陶勇: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医者陶勇: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2020年10月23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上官云)面对生活中无端而来的伤害和痛苦,你会选择如何应对?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首部文学随笔集《目光》出版。在这部书里,有关于对医学初心的坚持、对生死病痛的认识,也有对善恶世相的思辨。

  同样在书里,他提到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童年的理想

  陶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是眼科学博士。他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是葡萄膜炎与眼底病专家。

2008年。陶勇摄于德国曼海姆的喷泉广场。出版方供图
2008年。陶勇摄于德国曼海姆的喷泉广场。出版方供图

  树立起学医的理想,与陶勇的童年经历也有关系。

  七岁时,他曾目睹医生用细针从母亲的眼睛里挑出一颗一颗白色的结石,缓解了妈妈患沙眼的痛苦。从那时起,他萌生了要当一名眼科医生的想法。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35岁就成了年轻有为的主任医师,37岁已经担任博士生导师。在眼科这个领域,陶勇的医术有目共睹。

  在陶勇的行医生涯中,他尽己所能去帮助自己的患者。比如在一次公益医疗活动中,有一位王阿婆,年纪大、白内障很严重,且有着严重的驼背,一切都让手术难度倍增。

  但陶勇决心克服所有困难为王阿婆做手术,成功帮助她恢复了0.6的视力。

  2016年,有一位患有视网膜脱落加白内障的病人需要做手术,但只有两万元,询问能不能只治一只眼睛,陶勇说让病人回来,一次给他做两只眼,不够钱的我给他贴,因为“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瞎掉。”

  “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在行业内,陶勇是一位知名专家。但许多人听说他的名字,是因为今年年初的一件事:2020年1月20日,陶勇在门诊出诊时,一名男子进入诊室持刀将他砍伤。

陶勇医生。出版方供图
陶勇医生。出版方供图

  这起恶性伤医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陶勇的救治情况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他曾在直播中介绍自己的伤情:头上被砍了三刀,左胳膊、右胳膊前臂、左手的掌中以及背后都有多处骨折,还有神经、肌肉、血管的断裂。

  所幸,后来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救治,陶勇的精神状态、身体等都有较大恢复。今年五月中旬,他终于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再次回到久违的工作岗位。

  经历了如此痛苦,陶勇却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治病救人不止在手术台上,目前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教学、公益事业及技术推广中。

  在《目光》的后记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愿变成一支燃烧的蜡烛,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和感染他人,引燃更多的烛火,如同天空繁星,永恒而璀璨。”

  “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目光》:给自己一个内省的机会

  今年10月份,陶勇和好友李润合著的新书《目光》出版了。

《目光》立体封。出版方供图
《目光》立体封。出版方供图

  就这本书的内容而言,按照陶勇的思想观点脉络,基本可以划分为有关生死善恶、学习教育、从医选择等几大模块。

  陶勇在书里提到写书的原因,“我不想记录我平凡生活的点滴,而是更多地展现我从医二十年来,从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朋友身上以及书本里吸收到的能量……”

  还是在《目光》的后记中,他坦率地承认,写下这本书对自己来说充满挑战,“我不想让读者同情我,不想让这次砍伤事件成为我的标签。”

  “我只想通过这本书,给自己一个内省的机会,梳理一下自己这半生的思想成长,如果能给读者一点点有益的启发,那就是值得的。”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本书里,也有陶勇在四十不惑之时关于自我的思考,以及未来对盲童和科研事业的规划与展望等等。

  或者,正如学者周国平在该书序言里说的那样,“一个有真信仰、真爱、真事业的人,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打不败的。”(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