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刘湛恩烈士故居主题馆在沪开馆

刘湛恩烈士故居主题馆在沪开馆

2021年06月26日 1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刘湛恩烈士故居主题馆在沪开馆
    刘湛恩烈士家属与上理工校长丁晓东(右)为刘湛恩烈士故居揭牌。 王博 摄

  中新网上海6月26日电 (记者 许婧)在上海理工大学湛恩大道旁,坐落着一栋红砖白窗的老建筑,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刘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26日,上海理工大学历时一年多打造的刘湛恩烈士故居重新开馆,“热血铸丰碑”和“丹心向春晖”红色文化主题展同时亮相。

开馆仪式现场。 王博 摄
开馆仪式现场。 王博 摄

  走进刘湛恩烈士故居,沿着木质楼梯走入“热血铸丰碑”主题展,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在参照原貌复原的书房中,细心的人会发现角落里放着一把拐杖,触地那一端已经严重磨损。90年前,老校长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到校园里走走,和师生们谈心论事,只因这里是他最爱的“沪江大家庭”;也是在这里,他追求卓著、锐意革新,让沪江大学从“在中国的大学”变成“中国的大学”;也是在这里,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积极探索教育救国之道,铸就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1938年,为抗日救亡奔走的刘湛恩不惜以身殉国,他用热血践行了“广义的、建设的、纯正的爱国心”。然而英雄倒下、战歌未息,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上理人的血脉。每个时代最深的路辙,总有上理人笃行奋进的足迹,他们依托学校创办的社会科学讲习所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为抗战培养骨干力量;学校所办沪东公社的平民教育学校和女工夜校,成为劳工运动基地和输送抗日救亡女干部的摇篮。从沪江园、讲习所、平民学校出发,一大批热血青年和不甘被奴役的民众投身争取民主与自由的斗争。

故居内部。 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故居内部。 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来到一楼展厅,“丹心向春晖”的主题格外醒目,通过剪影方式,融合了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文化脉络、地标建筑等元素,艺术地诠释了一代代上理人的报国故事。

  五大展陈单元徐徐展开,从沪江园里的革命先行者、统一战线上的文化斗士、峥嵘岁月里的红色堡垒,到新中国成立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再到新时代勇担制造强国使命,再现了上理师生牺牲救国、科教兴国、制造强国的光荣史。

刘湛恩烈士。 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刘湛恩烈士。 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祖国在召唤,工厂在招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在不断的学习与进取中,在永远在工作与锻炼中,都能听到我们胜利的歌声。”泛黄的纸张,隽秀的字迹,馆里陈列着历届在四川东方锅炉厂工作的94位校友写给母校的信。

  一个个铅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参观者们流连其中感受一代代上理人奔赴祖国南北的拳拳报国“丹心”,一项项硬核技术助力中国制造蓬勃发展,是时空流转里最好的红色回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今年毕业的彝族小伙罗起的子,选择去上海汽轮机厂工作。“展览内容让我很受触动,各行各业的上理先辈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一幕幕仿佛近在眼前、激荡人心。从‘卓越工程师摇篮’走向‘中国汽轮机摇篮’,我愿紧紧跟随他们的步伐,在上汽挥洒汗水,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的报国故事。”

  “刘湛恩烈士故居是集体记忆的承载地,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更是对未来提供启示与动力的精神引领地,我们希望它不仅要在空间上成为学校的‘文化地标’,更要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高扬爱国主义教育旗帜上成为‘红色基地’。”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坚勇说。

  开馆仪式后,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将面向公众开放,接受校内外人员预约参观。上海理工大学还将联合大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开展系列活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大展馆的“溢出效应”,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丰厚的精神滋养。(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