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鲁迅为何有上百个“小号”?

鲁迅为何有上百个“小号”?

2021年10月19日 2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袁秀月)今天是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关于鲁迅,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说鲁迅是“小号达人”。现在考证鲁迅光笔名就有170多个,有网友调侃,我跟鲁迅的差距不但体现在文学造诣上,连搞“马甲”都输了。

资料图:1932年11月27日,鲁迅在北师大演讲。鲁迅文化基金会供图
资料图:1932年11月27日,鲁迅在北师大演讲。鲁迅文化基金会供图

  鲁迅起笔名并非是随意为之。他曾写信给许广平说:“以真名招一种无聊的麻烦,固然不值得,但若假名太近于滑稽,则足以减轻论文的重量,所以也不好……此后的文章,也应细心署名,不得以‘因为忙中’推诿!”

  在鲁迅看来,一个作家自取的笔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

  鲁迅取的第一个笔名是“戛剑生”,用在1898年所写的《戛剑生杂记》中。戛,击也。“戛剑生”的意思就是舞剑、击剑的人,表现出当时年仅17岁的鲁迅渴求战斗的热情。

《觉醒年代》剧照
《觉醒年代》剧照

  这一时期,鲁迅的笔名大多含有希望、自励、奋飞和探索的意蕴。比如“庚辰”、“索子”、“索士”、“迅行”、“令飞”等。“庚辰”是古代神话故事里帮助大禹治水,擒获无支祁的创世神。

  “索子”、“索士”则意味着求索之子,探索之士,引自于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所引用的诗句。

  “迅行”即迅猛前进,“令飞”则是奋飞之意,鲁迅用此来鞭策自己奋勇前进。“鲁迅”这个笔名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取名“鲁迅”还因为母亲姓鲁,周鲁是同姓之国。

资料图:1931年8月22日,鲁迅与木刻讲习会会员合影。鲁迅文化基金会供图
资料图:1931年8月22日,鲁迅与木刻讲习会会员合影。鲁迅文化基金会供图

  鲁迅取笔名很讲究,他擅长使用典故,用暗寓的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黄棘”这个笔名,就源自屈原的《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黄棘为神话中的木名,用其策马,使之飞奔疾驰,有驱驰迅行之意。

  再比如鲁迅写《阿Q正传》时署名“巴人”,取自“下里巴人”,并不高雅的意思。此外还有“唐俟”、“俟堂”、“孺牛”等。

  “唐俟”、“俟堂”源自于《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意思是君子安于自己的处境以等待命运的安排。这背后还有一则小故事,当时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那时部里的长官想挤掉鲁迅,鲁迅有感而发,取名“俟堂”,意思是“本人拭目以待,且看你们把我怎样。”

资料图:鲁迅五十岁生辰照。鲁迅文化基金会供图
资料图:鲁迅五十岁生辰照。鲁迅文化基金会供图

  鲁迅取笔名还常常用仿拟,譬如“某生者”、“华约瑟”。“某生者”仿拟自鸳鸯蝴蝶派作家,因当时该派很多作家取笔名为“XX生”,很多小说也常用“某生者,某地人,家世簪缨,文采斐雅”之类开头。鲁迅刻意取名“某生者”,用来揶揄。

  “华约瑟”则仿拟自中式洋名,给人不中不洋之感,也含有“高等华人”之意。在《述香港恭祝圣诞》中,鲁迅就以“高等华人”的口气,讽刺了他们热心复古、崇尚国粹的闹剧。

  鲁迅曾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取笔名,也常常无所畏惧,敢于直面回击。据传,国民党反动当局曾称鲁迅为“堕落文人”,于是鲁迅就以“隋洛文”为笔名,“隋”由“堕”变化而来,“洛”与“落”谐音。

  别人称他为“买办”,他便取名“康伯度”(英文comprador音译)。有人攻击他为“封建余孽”,他就取名“封余”回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此回击,幽默且极具嘲讽意味。

《觉醒年代》剧照
《觉醒年代》剧照

  1936年,鲁迅取了最后一个笔名“晓角”,意为黎明前的战斗号角。同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逝世。

  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一书中说:“先生最后用的笔名,载在《中流》上的是‘晓角’二字,他最后还不忘唤醒国人,希望我们大家永远记取这一位文坛战士的热望。”(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