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寻找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墓穴被挖 尸骨命运多舛

2008年12月30日 10:25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张之洞(1837~1909),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2007年,张之洞的遗骨被找到。左二即为当年的埋骨人张执信。  李丙杰摄

  1909年10月4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溘然辞世,身后留下一个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

  99年后,2008年10月4日,河北省南皮县,一片被冬小麦和棉花包围的农田里,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在“文革”中被掘出并一度失踪的张之洞遗骨被重新安葬在他最初下葬的地方。这是张之洞的第四次葬礼。

  常言道,盖棺定论。尽管张之洞生前便是毁誉参半,人们还是不会想到,在他身后的百年间,不但对他的评价大起大落,就连他的尸骨也难以逃脱历史风潮的侵扰。

  是谁在1966年掘了张之洞墓?在消失了41年后,他的尸骨又是如何被找到的?在张之洞的故乡,有一群人一直在寻找张之洞。

  国运尽,老臣逝

  说起张之洞,许多人记忆中与之对应的地理位置是武汉。然而,历史上那个身材矮小、胸前飘洒着雪白长髯的湖广总督(《清史稿·张之洞传》上形容张“短身巨髯,风仪整峻”),其实是地道的北方人。他的家在河北南皮。有人甚至直呼他为“张南皮”。

  南皮县在今天的沧州。明永乐年间,朝廷迁移山西人口充实畿辅及川、陕、湖广等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大移民。直到今天,民间仍流传着“要问祖先来何处,洪洞城北大槐树”的寻根谣。在这茫茫人流之中便有张之洞的先祖。张氏家庭迁移至直隶漷县,后又移居南皮安家,于东门印子头置产立业。此后的600年里,“东门张氏”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张姓在南皮仍然是大姓,族人众多。

  1909年10月4日,位于北京什刹海畔白米斜街的张府,垂垂老矣的张之洞,在“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的悲凉感叹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劳累的人生,也挥别了那个他为之殚精竭虑却始终难以摆脱危局的风雨王朝。 仅仅两年前,这位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刚以七十岁高龄进京迈入朝廷中枢,试图力挽危局。

  张之洞去世两天后,清廷即颁布上谕,称赞他“公忠体国,廉政无私”、“提倡新政,利国便民”……赐谥号“文襄”。张之洞是个清官,且又“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清史稿·张之洞传》)。清廷赏银三千两治丧,张的亲朋和门生也热心筹措。当月,长子张权等即奉灵柩回家乡南皮,准备墓碑、墓志铭、石相生等下葬所用事物。

  张之洞70多年的人生,可以说是跟中国近代史共始终的。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只有三岁,这场战争所引发的历史震动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早慧的他,15岁乡试第一,26岁殿试时得到慈禧的赏识,从三甲末名被提为“探花”。

  张之洞真正名声大振是从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开始的,时任两广总督的他启用老将冯子材击败法国军队,那是清朝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取得的惟一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此后,这位曾经的“清流”健将修铁路、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日渐成为直追李鸿章的后期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主要代表。在他去世仅仅两年后,他极力维持的晚清帝国在武昌城头的枪声中轰然崩坍。

  张之洞一生中有许多大手笔:他创建了汉阳铁厂,那是当时亚洲第一家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连毛泽东都曾经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他开办的汉阳枪炮厂,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中国最大规模的陆军兵器制造中心。他主持制定的学堂章程结束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他还是晚清留学生运动最重要的提倡者。他创建的湖北新军,成为辛亥武昌首义的发起者。他不仅是一个洋务的实践家,还是洋务运动最大的思想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观点的《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他“开新”不忘“卫道”。有人说,曾是一介书生的张之洞就像一个老中医,用中体西用的方子,医治着已经病入膏肓的晚清。

  然而,无论从历史条件或是个人作为来看,张之洞都是典型的过渡型人物。他新旧纷呈、中西并列的所作所为,从建铁厂到《劝学篇》都备受争议。他在世时,便是如此。当时的《大公报》有报道称:“当张相国之抱病也,有惟恐其死者,有惟恐其不死者。”好大喜功、糜费挥霍、崇洋媚外、为人圆滑的指责声一直不绝于耳。张之洞去世之际,中国媒体已相当发达。于此山雨欲来、危机四伏之际,这位晚清的重要疆吏权臣及至士林领袖的离去自然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对其一生的得失功过,有赞叹,也不乏唾骂。这种分歧,明晰地反映在当时的报纸上。像《申报》称张之洞“固卓乎近数十年汉大臣中不可多得之人才,抑亦光绪朝三十四年有数之人物也。”《新闻报》认为“若与历代贤臣相比,张之洞不愧为诤臣、能臣、良臣。”甚至连《泰晤士报》对张之洞之死都有报道,肯定了张之洞的舍旧谋新,还着重赞誉了他的铁路政策。反对方的言辞更为锐利。比如与上海的《申报》地位相当的天津《大公报》批评他:“张相国一毫无宗旨, 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相国之生平,恃以训勉全国者,惟在‘忠君’二字。”《民报》精卫的文章更称:“张之洞死,于清廷失一无足重轻之家奴,于汉族失一冥顽不灵之朽物,至不足齿数。”

  张之洞留给后世的这份丰富而驳杂的遗产,注定了对他的争论不会很快消散。而生前身后的各种非议,也似乎预示了张之洞尸骨的命运多舛。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宋方灿】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