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义:“编剧不应是最没人要干的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黄浩义:“编剧不应是最没人要干的活”
2009年08月26日 13:58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编剧不应是最没人要干的活”

  电视剧《周信芳》未开拍先出书,黄浩义称可作教材“抄袭”

  在知识产权维护还不那么完善的今天,很难想象,居然有编剧会将自己成熟待拍的电视剧剧本提前公诸于世,并以出版物的形式公开摆上书店的货架。香港舞台剧著名编导、上海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婿黄浩义,日前却将其创作的电视剧剧本《周信芳传奇——戏子佳人》赶在电视剧出炉之前先行在香港出版。

  对于屡见不鲜的抄袭现象,黄浩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出书就是为了要让大家‘抄’。”他直言,自己这么做既是为缺乏系统教育的香港编剧后辈提供“教材”,也是为唤起大家对编剧的尊重。

  结构严密无惧抄袭

  “在香港,编剧和剧本是从来得不到尊重的。我在创作《周信芳传奇——戏子佳人》之初,就十分注重文本的文学性,并且是以西方电视剧注重结构和画面感的创作方法,而不仅仅是好像现在一般香港电视剧纯靠台词推动剧情。”  

  从最初女主角张柏芝被替换,到后来男主角吴镇宇的落实,讲述京剧大师周信芳的电视剧《周信芳》目前尚在筹拍中。不过,身兼编剧及导演二职的黄浩义已将剧本率先公诸于世。

  将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剧本制作成书公开发行,这在香港是首例。被问及为何会有如此大胆的想法,黄浩义的回答很坦然:“我这个剧本的格式是按照正统的剧本格式写的,故事是根据周信芳半生经历改编,其中很多都是经典桥段,这压根没法抄。”

  其实,早在十年前,黄浩义就有出版剧本的想法,“在香港,编剧和剧本是从来得不到尊重的。我在创作《周信芳传奇——戏子佳人》之初,就十分注重文本的文学性,并且是以西方电视剧注重结构和画面感的创作方法,而不仅仅是好像现在一般香港电视剧纯靠台词推动剧情。”

  对于中国电视剧在结构严密性和节奏紧凑性上始终无法赶超美剧这一点,黄浩义直言这跟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关。他分析:“西方文化的根是戏剧,戏剧是注重表演和场景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剧中画面切换很快,很难得看到两个人长篇大论的对话,总是以场景来推动剧情而不是台词。而中国文化从文字到戏曲,都是注重表达的,所以即使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香港电视剧乃至内地的电视剧,都还是难以逃脱‘以台词推动剧情’的套路,时常可以看到主角们朗诵般高谈阔论,电视画面一动不动。”

  虽然不怕抄袭,但黄浩义也表示,自己赶在电视剧开拍前率先出版剧本,其实也恰恰是“防抄袭”。他这次公开将剧本出书,可以让所有人都看到剧情和故事发展,因此如果有人“偷盗剧情”或是“篡夺构思”,自然难逃无数双读者的眼睛。此外,这样的公开出版,或许也能为这部电视剧找到新的开拍机会。

  为年轻编剧写“教材”

  “我出版的这个剧本,是按照正统的剧本格式写的,希望能成为一个蓝本,让年轻编剧套用这样的格式进行训练,写出符合规格的剧本,而不仅仅是大纲或构想。”  

  “剧本也是文学作品,这一点在香港一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其实我早在十年前就有出版剧本的想法。”黄浩义告诉记者,在香港的电视剧制作体系中,编剧是生物链的最低级,往往是导演说一个故事大纲,编剧整理成文,然后根据拍摄进度及收视率反馈情况,不断修改剧情并撰写台词,而往往一部电视剧拍下来,剧本改了成千上百回,和最初的版本大相径庭不算,也压根看不到编剧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体制对于编剧人才的培养来说是很不利的,黄浩义直言:“没有人觉得剧本是文学,大家都只是拿他当提纲。久而久之,年轻编剧们只会写提纲编台词,更加不懂得写剧本。”

  和内地还有正规的影视院校或是戏剧院校相比,香港只有表演训练班之类的场所;而编剧在内地有戏文系的高材生担任,在香港则都是些在电视台打杂的小弟,跟着导演慢慢混这才发展成为编剧。

  “在香港当编剧基本没门槛。”黄浩义说,“只要你愿意写剧本,都不用去系统地学习,也没地方系统地学习,你就是写一个故事出来,然后导演认可后让人流水线操作,修改一些台词。反正这样的初本会在拍摄过程中被改得面目全非,压根没人会在意你的文字功底之类的。所以在香港,编剧是最没人要干的活。”

  黄浩义也曾看过电视台年轻编剧们被人呼来喝去的生活,他坚持道:“编剧应该争取其在影视作品中应有的权利,编剧不只是导演的附属,他在一部作品中承担了最基本的那部分责任。”

  黄浩义坦言:“很多年轻编剧其实很有创意和想法,他们欠缺的只是系统的学习和刻苦的训练,他应当将时间花在创作上,而不是在剧组里端茶递水地打杂。我出版的这个剧本,是按照正统的剧本格式写的,希望能成为一个蓝本,让年轻编剧套用这样的格式进行训练,写出符合规格的剧本,而不仅仅是大纲或构想。”

  【相关链接】

  剧本省略不代表马虎

  黄浩义写的周信芳传最初是一部小说,但因描述上海由甲午战争到中日抗战约半世纪的变化,范围太大,最后决定以剧本形式面世。2003年开始,黄浩义用四年时间搜集资料,了解上海历史民生及京剧资料,再以三个月日以继夜写成32集约30万字的剧本。“如果写成小说,60万字未必能写完。”

  对于作品的“缩水”,黄浩义并不觉得可惜:“小说用文字描绘角色造型、场景等,剧本可以省略。”省略不代表马虎,反之有空间让读者构想。“我们都有看戏看剧的经验,观众看到剧本时能构想场景及角色造型。”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