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周口:区位优势明显 工业发展迅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老子故里周口:区位优势明显 工业发展迅速
2010年06月12日 20:38 来源:齐鲁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29日,“第九届网上看河南”南线采风团赴周口市采风。在市情说明会上,副市长史根治介绍了周口市的基本情况。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大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土地面积1.1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1万亩,辖8县1市1区,人口1090万。周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国内经济由东向西阶梯推进的第一过渡带。概括地讲,周口有以下几个特点:

  周口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有豫东粮仓之美誉,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0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50万亩左右,粮食常年产量140亿斤左右,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0多亿斤,棉花常年产量20万吨,油料常年产量30万吨,粮食、棉花、油料常年产量分别占河南省的1/7、1/3和1/4。2009年粮食总产143.3亿斤,约占河南省的1/7,连续6年丰产增收。周口是黄牛、槐山羊、生猪生产和肉类出口基地,所产槐山羊皮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美、英、意、日及东欧各国,历史上与河北张家口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皮都。2009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5.9万吨、25.6万吨和10.6万吨。周口素有“平原林海”之称,泡桐为特色优质树种,栽植量、蓄积量及出口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林木覆盖率达到20%,活立木蓄积量1800多万立方米,占河南省活立木蓄积量的1/10。

  周口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有64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史,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周口境内有保存完好的伏羲太昊陵、老子故里、孔子弦歌台、平粮台、吉鸿昌纪念馆、袁世凯故居等名胜古迹。伏羲太昊陵、老子故里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关帝庙被命名为国家3A级景区,形成了以周口——淮阳——鹿邑“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旅游热线。

  周口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市。全市总人口109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710万,富余劳动力达到3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1%。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47所,每年培训农民工25万人以上,输出劳动力约260万人次,创收142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海燕技工”、“项城防水”、“西华的哥”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劳务品牌。

  周口是一个交通优势明显的城市。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106国道纵贯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南洛、大广、周商、永登4条高速穿境而过;漯阜铁路横贯东西,开行了直达北京、广州的客运列车,投资60亿元的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正在扎实推进;沙颍河实现全年通航,经淮河入长江直达南京、上海,成为河南省连接华东经济圈的重要通道,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周口是一个工业迅速发展的城市。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莲花味精、宋河粮液、益海粮油、辅仁药业、金丹乳酸、金丝猴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周口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来客商到周口投资兴业。周口海关的成立和正常运行,为当地企业实现本地出口、做好通关业务提供了可靠保障,特别是大通关机制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全市有各类外商投资企业200多家,40余种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周口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二届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明确了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加快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三个转变”,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两大建设”的重要部署,激发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建设和谐周口的热情,全市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11.7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0.6亿元,增长2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7.4亿元,增长17.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9亿元,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8元,分别实际增长10.9%和8.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了追赶跨越的良好态势。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