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江苏无锡精微绣一根线分80份 可用放大镜欣赏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3日 2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十年如一日,慢工出细活,一针一线绣沉淀,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赵红育。近日,中国新闻社记者用镜头记录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精微绣的指尖艺术,非遗传承人赵红育讲述精微绣故事。

  【解说】江苏无锡自古盛产丝绸,也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无锡刺绣因地而名被称为“锡绣”。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商业的繁荣,锡绣迎来鼎盛发展时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针法,也形成了锡绣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期】江苏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赵红育

  我们无锡刺绣其实历史是非常悠久,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朝已经作为贡品,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家家户户女子都会绣花。以前的刺绣主要用在服饰上面的,装点家庭的,美化家庭的,在我们的衣服上啊,枕套上啊,靠垫上啊,被褥上啊都是用刺绣来装点的。

  【解说】精微绣主要采用双面绣技法,但与一般双面绣相比,其用针、用线、用料、用色更为讲究,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刺绣细部时甚至要将一根丝线细分到七十至八十分之一。

  【同期】江苏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赵红育

  它在用色上更加讲究,在用线的上面也更加讲究,丝线在最细的地方一根线要分到七十到八十分之一,这样的话绣出来的脸就是你用放大镜去看的话,还是那么的惟妙惟肖的。每一件作品它的颜色都会很丰富,这样的话看起来,它的立体感、质感会非常强。

  【解说】赵红育告诉记者,一幅作品从绘画设计开始,要先将画白描在纸上,再描到绢面上,然后配针法、配色。

  【同期】江苏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赵红育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刺绣开始提升,因为几千年老祖宗留给我们很多的技艺和技法,我们把它上升观赏品(和)艺术品,所以我们现在绣的,手里绣的都是双面绣。作品两面都能观赏,这对我们的技艺要求会更高,所以绣出来也是非常美的。

  【同期】参观者 李女士

  觉得很神奇,很厉害,这叫“微绣”,它(图案)很逼真的。

  【解说】从事锡绣40余载,让赵红育感触颇深,她认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无锡精微绣在针法等方面也做到独具匠心。

  【同期】江苏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赵红育

  八小时是你练习技艺技法,但是八小时以外,是你的修养、你的美术功底,这个在你的作品中都会体现出来。(无锡)精微绣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色主要是什么?篇幅不是很大,但是内涵很丰富。作品一般都是诗情画意,有芝麻大的小字,人物的脸有的像绿豆那么大,有的像黄豆那么大,惟妙惟肖,它可以远看、近看,还可以用放大镜细细地品(味)。

  【解说】据悉,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如今的锡绣已经和绘画一样,是代表一种历史传承的技艺。

  记者 葛勇 江苏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