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北京人艺:沧桑六十七载 新中国第一所艺术院团的“守正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5日 0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北京王府井大街22号,在闹市之中,矗立着一座庄重、典雅的建筑。这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首都剧场。新中国的第一所艺术院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坐落在这里。

  【解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进北京人艺,聆听艺术家们台前幕后的心路历程,回顾这座艺术殿堂近70年来的发展变迁。

  【解说】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成立,著名剧作家曹禺担任院长。67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青春历程。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冯远征

  80年代那会儿是正青春的时候,想成为艺术家吧,这个角度上来说,人艺就是殿堂了。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吴刚

  一个艺术的殿堂,是北京的一张名片。能够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能够演出,是对演员的一种荣誉。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王雷

  在中央戏剧院上学的时候,北京人艺就一直是所有学生的一个梦想。

  【解说】回忆起在人艺的第一次登台,有青涩,有紧张,有激动,更多的是对舞台的热爱。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王雷

  我第一次在人艺的大剧场登台应该是《万家灯火》那个戏,因为我那个戏我一句台词都没有,我就是后面的一个群众,但是我那个时候很兴奋也很觉得很享受,我可以跟这样的前辈同台在这个舞台上,我觉得很荣幸感觉。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冯远征

  35周年还是多少周年的国庆,和朱琳这一代老艺术家,我们在一起就是给他们跑龙套,就是紧张心跳过速,就是希望自己别在舞台上出错。

  【解说】67年来,北京人艺在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等先生的培育下,在舒绣文、于是之、英若诚等一批老一辈“人艺人”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真实、深刻、质朴、含蓄及人物形象鲜明、生活气息浓郁、舞台形象和谐统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艺风格。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冯远征

  老艺术家《茶馆》谢幕的时候,最后那次演出,我就拿一个T恤衫在后台窜来窜去,就是也不能影响人家的演出,然后还要找机会让人给我签一个字。在谢幕的时候,我是站在那个侧幕边上看,看谢幕,当时就是没有哭出来,但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杨明鑫

  晚上凌晨两点多,我正在看我们这个戏《天边外》的剧本,接到冯远征老师的电话,说你明天要钻个锅,然后就告诉我其中演魏有亮这个角色的班赞哥哥因为突发心脏病走了,我当时整个人就懵了,然后第二天到剧院以后开始背词,开始跟大家一起排练,然后所有剧组的同事都来帮我。演完以后,当我上去谢幕一鞠躬,观众的掌声送上来以后,我是崩溃了,整个人就崩溃了。每个人都给了我一个拥抱,我觉得人艺演员是真演员,为戏服务,为角色而活,为戏而活,为观众而活,为人艺这个舞台而活。

  【解说】正是坚持“为戏而活、戏比天大”的院训,北京人艺与新中国一同成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艺术家。而几代“人艺人”,也见证了剧院60多年来的发展变革。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导演 王斑

  人艺的变化当然是天翻地覆的,就和我们新中国的变化是一样的。在我进到北京人艺那一年是1991年,你想1991年那个时候,我们的剧目的数量首先和现在比起来,要少很多很多,现在我们一年可以说365天,天天有戏看,天天有戏演。我们也发现,现在看戏的受众人群发展成为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冯远征

  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人员的更替,一代一代新人的成长,我觉得不变的当然是精神了,就人艺的这个精神,不变的就是人艺传统的一些好的这种规矩规定,包括我们的这种传承的很多优秀剧目还在能够演。我们我也希望能够继续有年轻人接替再演下去。

  【解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人艺的演出活动遍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人艺还走出国门,应邀赴德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的20多个城市访问演出,将中国的戏剧文化传播到全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如何保存传统,承接经典剧目,如何守正创新,培养年轻演员,北京人艺任重道远。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吴刚

  剧院有一个优秀的传统是“传帮带”,我们从1958年开始,开始自己培养自己的演员,到1985年,到后来的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那么这些年我们自己培养我们自己的演员,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演员,怎么样培养他。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王雷

  应该是说中国的话剧院团里面保留剧目最多的一个剧院。你必须要靠一代一代的演员去把优秀的剧目传承下去,那么演员也在优秀的剧目里对自己进行锻炼,也不断成长为优秀的演员。

  【同期】北京人艺演员 导演 王斑

  你像我用的这个男女一号,他们的这个入院的手续还没有办全,他们都是“90后”,最年轻的21岁,服装设计、化妆设计、道具设计,他们都很年轻,但他们已经有了第一次能够成为设计的机会了,通过排练一些经典的剧目,能够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平台和机会。

  【解说】悠悠六十七载,始终不变的是“人艺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用戏剧反映现实,传达精神,新中国第一所艺术院团的“守正创新”之路,也还会继续。

  范思忆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杨维思】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