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龙门石窟申遗二十周年发布6大重要考古成果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0日 16: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从申遗前的3.54平方公里,历经20年发展龙门石窟区域管辖范围扩大至31.7平方公里。10月19日下午,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成果发布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在洛阳召开,发布了在石窟保护、石窟考古、数字化应用、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保护研究成果。

  【解说】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年年间的6大重要考古成果:在著名的唐代“龙门十寺”之一的奉先寺遗址,唐代皇家寺院遗址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寺院布局初步厘清和大殿基址完整呈现;对擂鼓台三洞窟前遗址的窟前建筑遗迹首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对擂鼓台、香山寺、看经院之间关系的首次发现;唐代皇家寺院香山寺遗址的首次大规模发掘, 香山寺遗址发掘工作;万佛沟第1窟窟前建筑遗址的清理;龙门周边唐代僧人具袝葬行为墓地的首次发现;龙门石窟中瘗窟考古清理的新发现。

  【同期】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 史家珍

  研究院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严守申遗承诺,严格履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加强文物保护研究,环境治理,遗产监测,国际交流合作和公共教育,取得一批重要新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龙门石窟的历史文化内涵。

  【解说】据了解,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距今已1500多年。龙门石窟研究院数据显示,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0多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块、佛塔近80座。北魏和唐代是龙门石窟开窟造像的两大高峰。

  【解说】在龙门石窟数字化应用成果方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李志荣对此进行介绍。

  【同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 李志荣

  龙门石窟就是在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开始实施它的数字化系统工程。龙门石窟是从2005年开始在擂鼓台报告编写过程中,作为数字化的先行者,开始了它的石窟数字化工作,并且到今天连续若干年,完成了覆盖龙门80%的洞窟,抢救性的记录以及技术探索。

  【解说】“以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在文旅空间融合方面,龙门园区管委会主任李金乐介绍,游客接待量从2000年的45万逐步增长到2019年的417.8万,旅游总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2000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4.55亿元,逐步实现了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观光型旅游向综合体验型旅游转变。

  记者 李超庆 河南洛阳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