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磨盘山里环保"怪人":放弃公务员身份保护水源地

2011年04月10日 10:3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临近退休放弃公务员身份,张昆林拖着病体去深山保护300万人水源地……

  【社会记事】磨盘山里的环保“怪人”

  2005年,因上游化工厂爆炸,哈尔滨发生了松花江水危机事件,一度出现停水数天,矿泉水被市民抢购一空的现象。但是2010年7月28日,吉林一化工厂千余只化工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市民们的生活却依旧平静,其原因之一就是:7月29日,当地主要媒体都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一条消息:《我市主城区居民饮用水全为磨盘山水》。

  而市民们还不知道的是,有一个人,临近退休,却在五年时间里,拖着病体,穿坏了20多双胶鞋,吃了1000多袋方便面,走遍了哈尔滨市的52个水源地,徒步丈量了磨盘山水源地周围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来保护着300万哈尔滨市民的生命水源。他叫张昆林,哈尔滨市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

  “他是第一个到村里来的环保干部”

  很多认识张昆林的人都说,他有点儿怪。1990年,当时很多人还不清楚环保为何物,甚至分不清环卫与环保的区别,张昆林却考入了哈尔滨市环保局从事宣教工作。与别人不同,张昆林的宣传总让人觉得有点儿没面子——一些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常被他作为新闻素材提供给媒体。“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明天的发展,暴露问题的目的是推动问题的解决。”张昆林如是说。

  2005年,在位于哈尔滨磨盘山水源地附近的大贵村出现了一个怪人,“他每次来都背着一个大袋子,把在村里捡到的农药瓶、垃圾都装起来带走,有时候一边捡还一边告诉大家,‘这些东西会污染水源地’。”这个怪人就是张昆林。大贵村村长陈宝庆说,“他是第一个到村里来的环保干部”。那一年,张昆林从哈尔滨市环保局科技处调任水环境管理处副处长,

  2009年,张昆林又做出了一个“怪”举动,出任首任磨盘山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磨盘山水源地上游水质在国家环保总局75项检测标准中,除总氮为Ⅱ类水质标准,其他均为Ⅰ类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张昆林的编制也从机关调到事业单位,20多年的公务员身份没有了。对于还有8年就退休的张昆林来说,他是可以选择不接这摊事的,“不谦虚地说,在哈尔滨水源地资料掌握和环境管理方面,我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我不能让我掌握的资料都瞎在手里。”

  “我的良心告诉我,必须把这个项目否掉。”

  新岗上任,摆在张昆林面前有两个难题,其一,关于磨盘山保护尚无条例、规矩可循;其二,保护水源地环境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矛盾。

  翻看张昆林撰写的《关于磨盘山饮用水源地汇水区(含保护区)环境状况的调查》你会发现这样一组数据:一级保护区水域陆域共计5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计1100余户,4100余人,有加油站、商店、饭店、豆腐坊等店铺106家和一座有200多名学生的小学……这些数据是张昆林在2010年2月8日至3月6日历时近一个月得来的。

  在这期间,恰逢虎年春节,张昆林却孤身一人行车4000余公里,步行300余公里,对磨盘山水源上游1200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8个相关林场、3个行政村、10自然屯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了磨盘山水源地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为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省市有关部门的决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根据多年的经验,在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后,张昆林向地质部门提出申请,在保护区环保界标旁确立了地质界标。“这相当于给保护区的界限上了户口,在保护区条例尚未出台的时候,地址界标能够在保护区的管理、审批、执法方面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2010年,一家能源公司要在磨盘山开发风力发电。听到这个消息,张昆林马上意识到这将对磨盘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建设需要开出9米到14米左右的车道,这要毁掉多少树?”张昆林立即沟通省环保部门,在省环保部门的主持下,专家论证会在一片火药味中召开。论证会上,张昆林坚持己见,坚决不同意磨盘山的风力发电项目,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其他职能部门人员也表达了一致意见,能源公司的参会人员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未等散会便拂袖而去。

  “人家当地的领导陪我考察水源,回头我又‘玩命地’否人家的建设项目,从感情上来说,确实过意不去。但我的职责、我的良心告诉我,我必须把这个项目否掉。”

  “他是第一个考虑到林场职工利益的人”

  在磨盘山周围的林场,这几年由于林业资源萎缩,工人们可伐树木越来越少,所伐木材的胸径标准已经从40厘米降到了20厘米,当地职工收入也一直在每月800元的低水平徘徊。听说磨盘山水源地的林木要保护后,有些林业局“优先”砍伐离汇水区近的林木,在林业职工们看来,一旦保护起来后就不能砍伐了,已经很低的工资可能会变得更低。“你们喝水我们也得吃饭吧!”考察中,一位林业职工的话引起了张昆林的思考。

  “我看着眼前拉走的一车车砍伐的小树,知道这不是木头,是我们水源的持续供水能力,是我们今后的水源。”张昆林告诉记者,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停止采伐是保障水量的大事,如果没有水量则水质无从谈起。但我们现在在汇水区中取水,就像在人家院里取水一样,不仅没有说法,还让人家少砍树木甚至是停伐来保护所谓“我们的水源”。“这种不考虑人家的生存需求,没有任何许诺和交换的取水不合情理,人家当然置之不理。”因此,张昆林建议,尽快建立适合磨盘山实际情况的水资源补偿机制,换取停采保障水源水量。

  当地一位曾抵触张昆林的林业局长说:“来了这么多调研的,张昆林是第一个考虑到林场和职工利益的人。”

  2010年9月28日,经胃镜检查,长期饮食、休息不规律的张昆林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拿到诊断后,他没有立刻入院,而是安排着各项工作。10月14日,在进入手术室前,张昆林还发了三个短信,督促有关方面尽快提交当地的评估资料。

  现在,切除掉一半胃的张昆林在家休养,早已变成办公室的客厅内放着两台电脑,一台在写字台上,一台在沙发旁的茶几上,“我现在总坐着太累,有时候就躺在沙发上看资料。”他笑言,工作是最好的休养方式。对于别人的称赞,他说:“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良心上认为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拼命工作的效果,张昆林一再跟记者解释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难在眼前就看到收益,必须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记者 张世光 本报通讯员 王辛娜 刘希阳)

  【感 言】守护未来

  文/赵昂

  哈尔滨,在通古斯语里是“渡口”之意 。

  大江大河孕育了文明,人类傍水而居,灌溉耕作,形成村镇,繁衍生息。滔滔松花江水,几千年来哺育了两岸各族儿女。没有水,一切文明都无从谈起。直到后来,河水不再清澈,人们说,不用怕,我们还有自来水。但是,最后的时刻还是到来了,连自来水都难以为继的一天。

  直到失去水的时刻,人类才体会到水的可贵。“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千年之后,人们在罗布泊,找到了楼兰的废墟。

  风餐露宿,跋涉莽原,孤军奋战,保水护林。这个已达“知天命”之年的人,这个为此得了胃癌中晚期的人,到底为了什么?

  他为的不仅仅是一处水源,为的更是一个城市乃至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