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西安:一位手工业作坊主的守望(图)

2011年07月17日 1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西安:一位手工业作坊主的守望(图)
图为杨宝林在介绍各种木制品的用途。中新网发 刘梦飞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西安7月17日电 题:西安:一位手工业作坊主的守望

  作者 冽玮 刘梦飞 马迎雪

  古城墙边、闹市街角,有一间小小的手工作坊。现年47岁的杨宝林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爱,30年来,一刀一凿制作着各种风格的手工艺品,并传承至今。

  “像这样的木制手艺现如今已经没多少人会了,太少了……”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摸着这些沾着些许尘埃的木制品,杨宝林感慨地说。

  月饼模具、古木脚盆、药丸模具、架子车模型、镜糕模具……各种各样的传统手工木制品,林林总总地摆满了整个小屋,杨宝林历数家珍似的一一念叨着。30前,他每天都要从早晨8点学习手艺到半夜,每天对“木”凝神,一刀一刀的凿刻着,雕塑着……

  30年的光阴,他从一个被父亲逼着学手艺的17岁少年,成长为手艺纯熟的中年人,就在这个闹市区,默默地守着父亲的愿望,守着这一方净土,传承着鲜为人知的手艺。

  据了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逐渐取代了手工制造,像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已是屈指可数,西安各大街小巷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小店,类似的传统手工木制品也渐渐地消失在了城市边缘。

  然而,杨宝林依然坚守着这一方净土,在西安闹市区民乐园的一角租了个不到10平米的房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与各种木制品为伴,将那些平凡的木头制作成各种模具、生活用品或是手工艺品,满满地摆放在小屋里,“每每看到这么多自己亲手制作的木制品就觉得欣慰不己。”他说。

  谈到传承人,杨宝林情绪低落下来,“我儿子不愿学这东西,觉得脏、累,可不脏不累怎么能做好啊,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学到手的技术啊!”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手艺日渐纯熟,而且开店的时间也长,渐渐地来这里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收入不错,但就怕将来无人继承。

  “别看现在是电子时代了,但还是有一些人真正需要这些手工木制品的。”小屋里摆放的镜糕模具就是热销品之一,西安市民喜欢吃的镜糕都要拿这些模具才能做出来。此外,样式繁多、雕花各异的月饼模具更是引人眼球。细腻的线条、美丽的花纹、惟妙惟肖的形状总是让杨宝林煞费苦心,一般2个孔的模具都需要3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

  这种木质月饼模具形如铲子,一般有两个不同花纹的圆孔,上面雕刻着各种美丽的图案,只要把面团和馅料塞到孔内,再倒扣在烤盘上,放入烤箱烘焙,就能做出各种造型的传统月饼。颇受中老年人青睐,还有不少游客、年轻人买下作为收藏品。

  “这样的月饼模具不仅美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而且很有怀旧情调。”一些购买模具的老顾客很钟意老杨的手艺。这也常常成为他“继续”下去的理由,因为需要,因为文化,因为传承。

  不仅如此,杨宝林在传承古典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同时,更是有所创新。“一些小孩会拿来一张电脑图让我做电脑的木制模型,还有地铁施工隧道模型,这些我都在尝试着创作。”老杨自豪地说。

  迈出这个小店的那一刹那,仿佛走出了一方净土,鸣笛声、叫卖声……声声刺耳,但在喧嚣的都市中,仍然有那么一个人,孤独地守望着民族传统手艺,默默传承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