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12公里的距离见证中国铁路驻外班组的特殊生活

2012年02月14日 13: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新疆阿拉山口2月14日电 题:12公里的距离见证中国铁路驻外班组的特殊生活

  作者 芮海涛

  沿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西行,越过中国铁路口岸阿拉山口站,行进12公里,就来到了临国哈萨克斯坦的第一站——多斯特克。这里夏季最高气温44.2℃,冬季最低气温-37.5℃,全年6级以上大风160多天,瞬时风速最大可达每秒55米,中国阿拉山口站驻外班组,就长年驻扎在这里。

  与生产作业区相邻的办公区由13间野外活动板房组成,围成了一个大约200平米的小院,记者13日走进这个小院,看到斑驳的板房下积着一层厚厚的冻土,这是长年风沙留下的痕迹。

  值班员韩文身体略显单薄,见到记者非常兴奋:“国内来人了,我们见了就特亲特高兴。”握着的手没有松开,就直接把我们拉进了屋里。活动板房被隔成了三间小屋,正面卫生间的门虚掩着,左边屋里靠墙摆放着两张高低床,留下了狭窄的走道,右边的屋里摆着两张办公桌,最惹人注意的要属那窗边一只养着鱼的鱼缸,使小屋充满了生气。

  驻外班组的生活艰苦,工作强度也不低。2011年,阿拉山口站实现过货1516万吨,其中出口运量达到559.4万吨,位居全国铁路口岸第一。每一车货物,都是驻外班组通过监装监卸、核对记录、完成交接来把好最后一关。

  对于国外的工作,从事驻外工作16年的调度员崔建江深有体会。“现在我们日均接发车各10列,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最大的困难不是工作量大,而是出现问题时与对方交接。”1993年8月15日,当忙碌了大半天的崔建江手续齐备地押着十余车进口货物从哈方多斯托克站返回时,突然一阵巨响,货车剧烈地晃动起来,崔建江迅速跳下机车,直奔事故现场。原来,由于对方疏忽,造成了中方5节货车脱轨。为了保护现场,崔建江趴在钢轨上,在烈日下坚持了4个多小时,直至中方人员赶到,在有力证据面前,对方承担了全部责任,崔建江为我方挽回了80多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在驻外班组这支特殊的队伍里,大多数人都自学了俄语、哈语,为的就是在工作过程中为国家争取利益、在作业中减少摩擦。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每个窗户上都悬挂着一两只手机。“国内的手机在这里还有些信号,挂在窗户上,才能接得通。”韩文解释道,“在这边家里的事也照应不上,有个电话通着,心里能安稳些,也断不了和国内朋友的联系。”

  除了生活艰苦和工作的繁重,驻外班组最难忍受的就是寂寞,他们在国外一呆就是十几天,和外界交流的机会也显得弥足珍贵,对家庭的照顾,也仅限于几个难得打通的电话。“现在信号覆盖的广了,以前我们想打个电话,得爬到国境边上的一座小山包上。”交接员涂新建颇有感触地说。

  12公里的距离,一边是国一边是家,这个30多人的团队长年在这12公里的路途上往返,他们都是一些平凡人,为欧亚大陆桥的畅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国家担负着不平凡的使命。(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