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阳市民消费调查:还房贷养孩子成家庭主要支出

2012年08月21日 10:24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换算,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6万元—50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畴。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管部在2011年开展的城镇居民储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3的沈阳家庭月收入超过了万元。这意味着,沈阳将有80万户左右的居民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记者调查了两户收入在10万元左右的家庭发现,有孩子与没有孩子,有房贷与没有房贷,成了他们生活消费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志。至于近期消费意愿,这两个家庭一个选择了旅游,另一个则没有什么消费打算,一切围着孩子转。

  姜先生家庭:月收入7000元左右

  房贷仍是目前家庭主要支出

  每年想去一个地方旅游花销1万元以内

  “买房子首付是我父母给拿了10万元,我们攒了10万元,共20万元。 2010年结婚,我们打算2014年要孩子”,在一家事业单位做文员的姜先生,是个典型的80后,谈到自己两三年内的生活消费计划时,思路很清晰。姜先生给记者详细谈了一下家庭收支情况。

  姜先生是1982年出生的,在交通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做办公室资料处理工作。妻子1984年出生,在一家医院做财务工作。

  2010年1月两口子贷款买了110多平方米的房子,贷了20年期30万元,今年每月房贷1900元。夫妻俩单位福利挺好,年终奖会有1万至2万元不等。目前,两口子每个月收入有7000多元。平时小两口花销并不多,主要在食品、日用品以及打车、家庭宽带、水电煤气等费用上,每个月大约支出在2000元左右,逢年节时给父母表示孝心的千元左右,支出会突增一些。还有一项支出,小两口每年都打算去旅游,去年去过海南花了1万元,在2014年要宝宝前,每年打算去一个地方,花销支出在万元以内。

  “我们自己定位为节省型,由于挣的也不多,从去年12月开始,我每个月都计账,将消费的情况列出来,家电什么都已经有了,今年上半年就是换了2000元左右的手机,没有什么大件消费。 ”当被问及在哪些方面有消费需求时,姜先生这样表示。

  对于近期的消费打算,姜先生想提前还一部分房贷,现在家庭储蓄有五六万元,暂时两三年内不可能再买房子,姜先生父母不在沈阳,由于是独子,如果将来经济实力宽裕,父母出资加自己积蓄,姜先生想为父母买离自己近的住房。

  林女士家庭:月收入8000元左右

  养孩子费用是目前家庭主要支出

  孩子入园费用上涨让林女士生活支出压力增加

  林女士在电台做编辑工作,爱人在一家高校当教师,有个2岁半的孩子,每个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

  “我们夫妻都是70后的人,很大一部分70后的家庭收入都较高,像我的同事好多都有第二职业,我却没有,觉得都快是边缘型收入家庭了。 ”谈起了收入情况,林女士有点自嘲,“好在,我们现在的房子、车子都没有贷款,应该说,家庭没有欠债,房贷压力没有了。 ”

  林女士的家庭消费安排得很紧凑,“刚生孩子时,生活支出感觉更紧,请了月嫂4400元一个月,现在父母帮着带,总体来说家庭月支出也在3500元左右。这里面有养车费用800多元,水电煤气费400多元,物业费200元左右,孩子奶粉与营养品1000元左右,其他就是夫妻俩还有父母的生活日常食品蔬菜1100多元,有些压力,还能承受。 ”

  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属于很晚要孩子的,有孩子与没孩子,生活消费大不一样,以前还经常会做一些别的消费,比如旅游什么的,但自从生了孩子,一方面是孩子离不开,另一方面一切消费都差不多围着孩子转,马上考虑的是要入幼儿园,现在入园费还每年都涨,私立的贵的根本不能考虑。

  “现在物价很高了,去一趟菜市场与水果店,100元几乎剩下不多。以前如果像我们夫妻这样的收入,觉得在沈阳都是中等收入家庭了,但现在只能算边缘吧。家庭大件的消费,近两三年没有,我们也没有能力来高消费,现在基本上余钱就储蓄,开始为小孩子读好点的小学、中学做准备。 ”林女士说。

  □本报记者/张春红

【编辑:杨丽】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