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黑城”到国家卫生城 金昌成功探路循环经济发展

2012年10月24日 0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从“黑城”到国家卫生城金昌成功探路循环经济发展
金川公司110万吨铜炉渣选矿项目厂区一角。邓永胜 摄
金昌循环经济展览馆。邓永胜 摄

  中新网10月23日电 (记者 邓永胜) 从“全国十大污染严重城市”跃升为“国家卫生城市”,短短几年间,素有“中国镍都”之称的甘肃金昌成功走出一条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在结束了对兰州新区的采访后,“感知甘肃”第四届网络媒体行活动采访团一行23日来到此次活动的第二站: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的金昌市。

  金昌缘矿建企、因企设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辖一县一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24万。

  金昌境内有色金属储量丰富,特别是镍铜钴及铂族贵金属矿藏得天独厚,在同类矿床中镍储量仅次于俄罗斯诺里尔斯科和加拿大萨德伯里,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铜储量仅次于江西德兴,钴储量居全国第一位,与镍铜伴生的铂、钯、锇、钌、铑等稀贵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

  金昌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冶炼中心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镍钴和铂族贵金属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被誉为“祖国的镍都”。

  采访团23日先后参观了金昌市循环经济展览馆和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考察走访了宇恒镍网公司、金川集团公司三厂区离子膜烧碱车间、金泥集团干法水泥三厂区、金川公司110万吨铜炉渣选矿项目等,对金昌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真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城市。”许多初次来到金昌的记者对市区的环境接连称赞。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花草相映……如果没有看到不远处工厂中高耸的烟囱,很难想象此刻正置身于一个工矿城市。

  然而,曾到过金昌的人们还清楚记得,就在几年前,这座城市所呈现出的还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在2006年以前,金昌面临着多重发展难题:上亿吨固体废弃物在城外堆积如山,镍铜生产排放大量二氧化硫让金昌连续两年顶着“全国十大污染严重城市”的帽子;矿山服务年限日益缩短,资源消耗高,产出率低,工业结构单一,“镍都”一度面临矿竭城衰困局。

  2006年以来,金昌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金昌模式”。

  在此过程中,为破解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困局,金昌探索把企业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当作一条线,把一个个原本孤立发展的企业串到了一个串儿上,做到产业间循环。这样,原来让金昌成为“黑城”的污染物成了硫、磷、氯碱、煤、氟等五大化工产业的原料,全市的化工产品产能达到500万吨。

  同时,金昌还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河西堡工业区环境达标治理三年规划,废气、废水、废渣和工业余热就地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上述努力,金昌在2007年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0年3月,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甘肃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2011年,市区空气环境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金昌探索出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在帮助其自身实现成功转型之外,对于同类工业城市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亦具有参考意义。(完)

【编辑:王峥】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