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丽中国行)呼伦贝尔“新牧区”的“美丽双赢”

2013年01月22日 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内蒙古呼伦贝尔1月22日电 题:呼伦贝尔“新牧区”的“美丽双赢”

  作者 乌娅娜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温克旗西尼河西苏木巴彦呼硕嘎查,茫茫雪原上错落分布着精致“小别墅”,缕缕炊烟升起,别具特色。

  布里亚特蒙古族大娘吉日嘎拉的新房里,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都配齐了,屋子里暖乎乎的,完全感觉不到室外零下42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我去年10月份搬进了自己盖的新房,面积65平方米。以前住的是普通砖房,吃水靠水泵,现在条件好了,自来水特别方便,春天过后家里通了电,电器就能用了。”吉日嘎拉告诉记者。

  吉日嘎拉说:“旁边挨着的这栋房子也是我的,是准备夏天迎接‘家庭牧户游’游客的旅店,有125平方米呢。买房的时候自己出5万元,政府补贴20万元。嘎查开展新牧区建设,我第一批报了名。”

  吉日嘎拉以前养牛,每年的收入只有2万元人民币左右。面对即将迎来的新“职业”新生活,她表示“很有信心”。

  巴彦呼硕嘎查达(“嘎查达”即村长)朝勒门介绍说,于2009年启动的新牧区建设工程,目的是让牧民增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让外界对新牧区有新的理解。2010年3月巴彦呼硕嘎查成为呼伦贝尔市牧区改革试点嘎查,2012年首批家庭牧户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等到春天整体输电展开后,新牧区的牧户就可以全部入住。整个巴彦呼硕嘎查共有180多户牧民,第一批参与“新牧区”建设项目的有40户。

  朝勒门还说,以前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牧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未达到现代化、集约化,而且年轻人在外上学后不愿意回来,劳动力缺失,形成牧区发展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经过‘新牧区建设’工程,这种情况日渐好转。”

  “如今嘎查把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吸纳进来,尤其是一批‘80后’,开展‘家庭牧户游’,单户接待,开放私人牧场,通过‘一对一’接待方式,让游客在吃住行玩各个方面体验牧区旅游,逐步向呼伦贝尔提出的‘美丽双赢’和国家提出的‘美丽中国’方向发展。”朝勒门说。

  “80后”牧民董德格从赤峰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新牧区”建设。谈及为什么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市里而是回牧区,他笑了笑说:“还是家乡好,想建设家乡。等到天气暖和一点,我们一家就要搬进新房了。”

  嘎查书记斯仁达西说:“‘新牧区建设’能够提高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今年夏天我们准备举办第一届巴彦呼硕嘎查旅游节,借助巴彦呼硕敖包的知名度,更好地向外界推广我们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等发展好了,会有更多的牧民加入进来。”(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