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减重俱乐部”引思考 谁接康复医疗这一棒?

2013年05月06日 10:1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5月5日上午9点,空气清透、枝叶茂盛的南京老山森林公园迎来一批特殊的游客——省人民医院减重俱乐部活动的会员。他们一路走,一路对他们的“个人健康管理师”杨宁俐说,“不是被你们拽出来,我们这时候还在家里睡懒觉呢。”杨宁俐则说,“请你们出来亲近自然,就是要你们从生活方式上,彻底与过去告别。”

  张英(出于患者隐私权考虑,为化名)今年54岁,是一位企业负责人。眼前的她身材匀称,精神焕发。谁曾想到,由于有家族肥胖史,20多年来她饱受体重超重的折磨。一年前查出轻度糖尿病,她决定去做减重手术。7个月前,她在省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了胃转流手术,身高1.6米的她体重下降为60公斤,血糖指数合格。但减重后她依然面临新的困惑:手术后是否要补充维生素、如何补充、剂量如何拿捏?因为有应酬,胃转流手术后到底能否像正常人那样饮食?她的嗜好是咖啡和奶茶,到底该不该戒?

  和她有同样困惑的,是重度肥胖25年的梁诚(化名)。因为体重一直无法降下来,她原先的工作丢了,到超市当收银员也无法胜任。于是她经常呆在家里,由年迈的父母照顾。恋爱也没有,因此她越来越自闭和自卑。如此恶性循环,体重只增不减。去年初她做了缩胃手术后,体重下降到135斤,她觉得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她已经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去找到新的职业。“我还是习惯了一觉睡到12点,起床吃面包和可乐,然后下午打游戏,晚上看电视,下碗面条……”梁诚对医生和记者坦言。

  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梁辉主任医师说,这就是康复医学面临的大问题。他们出院,还需接受延伸医治,从机能康复到心理康复再到生活方式,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关怀,帮助他们正确而顺利地融入社会,这也是医院成立“减重俱乐部”的初衷。

  梁辉坦言,在他接触的病人中,70%有心理抑郁的倾向,因为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关爱,他们很难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曾在美国留学深造的他告诉记者,“医学发展到今天,人文内涵不断加深注入,康复(rehabilitation)成为重要内容。美国的康复医学十分先进和全面,以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为主体,形成了一张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临床康复医疗网。”

  记者了解到,帮助患者全方位尽快康复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重度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身上,更体现在肿瘤患者、肾移植患者身上。“生活方式的不善有可能毁掉一个成功的肾脏移植病人!”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殷长军说。所以,今年4月26日,江苏省首个专业肾友联谊会在该院成立,并开通网站接受在线咨询和版块讨论。但殷长军也坦言,目前大医院医疗资源严重紧缺,增加这项康复服务,将面临人手和精力不足的挑战,目前协会吸纳了部分医学院的研究生从事网站的维护,否则“玩不转了”。

  记者调查中也发现,大量的门急诊、手术以及医学研究和交流,已使大医院的医生身心俱疲,无暇再腾出精力和时间作过多的康复医学指导。那么谁来接棒?目前社会上也有一些自发形成的民间团体比如癌友会、换肝人之友等组织,的确对群体康复起到加强交流的作用,但专业性不足是其软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说,医疗普惠之后,社会如何施与人文关怀?这是一个新课题。美国、英国、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的医务社工为病人康复、融入社会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是医院退休人员和医学院的学生,处在医学与社会工作的交叉地带,运用复元的视角看待患者,对患者进行跟进、观察、指导、甚至交谈与陪伴。患者随着生理状况的稳定,心理层面也逐渐成熟,真正实现了出院后的身心复元。“不仅仅要满足于治疗,而是更多将患者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记者 沈峥嵘)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