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民生调查报告:超半数中等收入者自认“不够格”

2013年07月12日 10:3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省社工委发布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超半数中等收入者自认“不够格”

  日前,省社工委与省社科院依托各地的民情志愿服务队,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广东省民生问题调查”,内容涉及民生效果、社会管理工作、政府转变职能、群众表达诉求、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对未来发展信心7个方面。

  调查显示,在对目前广东改善民生效果的评价上,有44.6%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42%认为一般,“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者达到13.4%。调查指出,虽然改善民生获基本认可,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该次调查也对广东的收入分层进行了清晰的勾勒。调查显示,广东社会结构仍处于“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据悉,这是广东官方机构首次针对在粤中等收入者群体进行调查。

  广东中等收入层刚过20%

  此次调查划定的中等收入人群以城市户籍人口平均收入线作为参照基准,将平均线以上至平均线2.5倍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层”,具体而言,即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万—7万者。调查显示,收入位于这一区间的全省人口占比为20.9%。

  广东目前人口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处于收入中位数以下(2万以下)的人群。该比例全省达到54.4%,城镇为45.3%,农村高达66.5%;从地域来看,珠三角地区为43.6%,粤东61.3%,粤西64.6%,粤北为59%,体现出农村与粤东西北仍是未来改善民生的主要突破方向。

  目前,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都在60%以上,美国、瑞典等少数国家甚至高达80%,而广东的中等收入层却刚过20%。报告总结认为,目前广东的社会结构仍然处于“上小下大”的金字塔结构,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此外,中等收入层在不同地域间的差距明显。从城乡来看,广东城镇中等收入层占比为25.8%,高出农村的14.5%近10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珠三角中等收入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占比为27.6%,也超过粤东西北近10个百分点,后者占比在16%—17%之间。

  约半数受访者认为中产阶层发展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受访者中,只有近四成的人认同自己中等收入层的地位,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等偏下或底层。

  除了中等收入者群体对自身生存现状评价不高之外,不少人对中产阶层的发展现状持较为消极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中产阶层发展缓慢,甚至有8.1%的受访者认为中产阶层在缩小,仅有24.1%的受访者认为在扩大,另有27.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中产阶层是在扩大还是缩小。

  报告分析认为,中等收入群体自我认同度低,主要源于他们目前面临的生存环境压力较大。高房价、高物价、看病贵、上学贵、收入增速慢,以及分配不公等,使得他们对未来前景产生焦虑与不安。

  课题执行组长、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梁理文指出,这项调查表明,在广东的中等收入阶层中,“弱势心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性因素是高企不落的房价,这也得到了调查数据的支持,在对各项公共服务的评价中,住房保障获得的满意评价最低,只有31.7%。

  如何扩充中等收入层,使该阶层能摆脱弱者心态?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谭建光建议,还是从高房价入手,将低价的保障房覆盖范围从当下的贫困群体扩大到处于中等收入以下的人群。

  社会公平感粤北最高珠三角垫底

  虽然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一马当先,但调查显示,在社会建设的诸多指标上,珠三角民众的评价却是全省最低,而粤北却取得多项第一。

  在对“最近一段时间,您的社会安全感有了什么变化”的回答中,珠三角地区的积极评价全省垫底,仅有28.9%的受访者表示“提高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粤东西北的该项评价都高于30%,其中北部山区表示提升的比例高达45.6%。

  在对社会公平的评价上,珠三角地区表现同样乏力,持肯定评价(公平和比较公平)只有34%,为全省最低,持肯定比例最高的同样是粤北,比例为47.9%。

  梁理文认为,随着广东对粤东西北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环境提升很快,粤北山区的进步尤为明显,“最近我去粤北调研,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当地教师工资水平涨得很快,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在当地扎根下来。”(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粤社宣)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