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视能否迎来文化狂欢新时代?

2013年08月22日 13:31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谁也没想到,一个没有宣传,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个夏天靠口碑相传,一夜爆红,其微博话题登顶至电视节目排名的第一位,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多档大热综艺。强大的观众反馈让央视在原有的播出平台央视十套外,紧急新开央视一套在每周二晚间进行追播。

  在娱乐选秀节目的多重夹击中,不仅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夜爆红,另一档“汉字文化”的节目《汉字英雄》也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由此来看,电视节目好看与否,不全是明星和歌唱就能够胜券在握。关键是电视节目创意,能否抓住观众的内心需求,能否在娱乐中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元素,能否体现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娱乐至死,造成的危害远不止于“肤浅娱乐”,“同质雷同”和“奢华晚会”。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占用了电视有限的资源,剥夺了观众对文化的追求,误导了社情民情,用歌舞升平麻醉了观众的社会情绪和对人文真善美的向往。中宣部等五部门发现问题,延缓或者叫停部分综艺选秀节目,不仅是遏制过度娱乐化,更是在拯救电视文化的回归。

  在娱乐开始倒观众胃口的今天,既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能够受到观众的欢迎,那么作为电视人,不妨受此启发,在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上下功夫。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用符合电视规律的合理合情和富于创意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就一定能够独辟蹊径,将不同风味的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这话同样适用于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中的文化元素越多,文化栏目越多,文化的氛围越浓厚,电视的影响力才能越深远,才能越体现足够多的正能量。而对于观众的文化熏陶越普遍,越形式灵活,越能够文而化之。电视作为人们回到家里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载体,应能承担起文化滋润的惠民责任,否则就是文化普及平台的极大浪费。

  其实制作文化节目,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文化效益和公益效益,也能够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关键就是看节目创意的新鲜度和新颖度。更重要的是,电视文化节目投资小,其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很合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制作经费仅仅是《中国好声音》十分之一,但是却极速唤起了全民文化自检和鼓舞。在节俭办节目的大氛围下,文化节目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谁能够闻风而动,谁就抓住了先机。

  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发出《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歌唱类选拔节目的通知》等,要求各级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晚会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力戒铺张奢华、力戒炫目包装、力戒煽情作秀,防止比阔气、讲排场、拼明星。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遏制了电视晚会奢华过滥之风,也迎来了电视文化节目的曙光,那么,电视能否迎来文化狂欢新时代?这不仅考验着文化管理部门的文化管理智慧和策略,也考验着电视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责任担当,更考验着观众的文化审美的耐心和信心。(魏青)

  (作者系西安自由时评人)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