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蜗居”在哈尔滨的“世界金奖艺术家”

2014年04月29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蜗居”在哈尔滨的“世界金奖艺术家”
林树德在创作中 王晓丹 摄

  中新网哈尔滨4月29日电(作者 王栋梁)在中国的传统节气“谷雨”过后,哈尔滨这个中国国境内最后一个迎来春天的省会城市终于暖和了起来,大街小巷里聊天乘凉的老人渐渐的多了起来,结束了长达5个多月的“猫冬”之后,属于他们的惬意时光终于到来了。此时,已花甲之年的老人林树德正在为“书法”这一悠久文化传承而奔波着——在他身上,世界奖项、书法家的荣誉与头衔都已不关注,他看到的,是这一源于中国的文化,期传承人在一年年减少……

  朴实的知青书法家

  在位于汉广街附近的一栋老居民楼的楼下,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林树德老师,生于1949年的林老师正在和老朋友们切磋太极,“天暖和了,下来活动活动,要不这胳膊腿都没力气了。”眼前的林老师,笑容可掬,俨然一位普普通通的和蔼老人,除了他那与周遭大不相同的普通话,你完全看不出这位老人的与众不同之处。

  林树德老师出生于上海,40多年前知青来到哈尔滨,从此便在这黑土地里扎下了根;“我从下就对书印这些东西有极大的兴趣,自己一直钻研书印艺术。”林树德告诉记者,因为写的一手好字,他知青的生涯几乎都是在做文字宣传工作,这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了数十年与写字为伍,工作的磨砺和对艺术的钻研,林树德的书法艺术造诣日渐益精,“我有的时候一天要写七八个小时的字,笔墨从不离手。”说到这里的时候,林树德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记者看到执笔处已经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老茧;然后付出的汇报也是斐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树德书法作品的名气也与日俱增。

  闻名的世界艺术家

  2008年,在作品囊括了多项大奖之后,林树德的作品和传记正式被收录在《世界华人艺术家名录》中,并且获得了“世界金奖艺术家”和“当代中国书画实力派名家”等称号,一时间,林树德在书印界的名气享誉世界华人圈,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发出邀请,想要展出林树德的作品。

  在多年的软硬笔书法钻研中,林树德先生自己还摸索出了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形式,“我发现书法完全可以利用毛笔书法的写作规律用身边的各种书写工具,将临摹与创作结合起来,我把这种自己独创的书写方式取名为‘拓墨’书法。”此法一出,曾在中国乃至世界书印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但是“光环”之下的林树德先生,却一个个拒绝了这些能让自己名声大噪的展会和活动,“我不想出名,我只是热爱这门传统艺术,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参加展会,我只想安安静静的钻研我的艺术。”林树德先生拿出了十年间来自国内外的展出邀请函,厚厚的一叠,有些甚至都没有拆开过。

  坚定的文化传承者

  林树德在哈尔滨的家,位于汉广街的一座建于80年代的老楼里,面积不过30平米,家中的摆设大多古旧,林老师的老伴也是上海人,不善言谈,始终在整理着家务。在林老师的“工作室”里,一张大大的工作台占据了这个屋子的四分之三面积,“我几乎一天都能呆在这个房间里,写字其实就是我的爱好,我享受在其中。”林树德老师微笑的讲述着自己的书法生活,书印这门艺术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

  然而,跟其他传统艺术一样,书印艺术也面临着如何传承的现实问题,“现在的年轻人,都用电脑打字了,写字的越来越少了,喜欢这门艺术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一直微笑着的林老师,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担忧:“我以前也教过学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能让下一代能喜欢和传承这门传统艺术,可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也就不教了。”

  不能以教学生的传播方式弘扬传统文化,林老师现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做着努力,“我现在基本都是送字,从不卖字,我觉得任何东西一旦商业化了,就变味了。”林树德告诉记者,现在经常有人问他求墨宝,他都是本着从不写“款”的原则:“我写字,不写‘某某雅正’这类的款,写了,就是专门给你的了,不写,你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送人,这样就能把这作品传播出去。我希望这样的传播能让更多人真的喜欢和热爱这门传统艺术,把它传承下去。”(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