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取得突破 经济效益凸显

2015年01月13日 2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兰州1月13日电(南如卓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3日对外通报,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取得突破,其成果在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宁夏等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累计经济效益34.2亿元(人民币,下同),促进了中国西北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内陆河,是指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据统计,内陆河流域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5%,并以10%的绿洲养育了本区85%的人口和93%的GDP产出。

  中科院寒旱所历时50余年的系统检测和研究,在绿洲平原建立了地表与地下水转化的定量关系,破解了该区域水循环的调控技术。

  中科院寒旱所副所长冯起在兰州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创新集成了水源涵养林保育、人工绿洲防护体系建设与天然绿洲生态恢复等配套技术,首次建立了内陆河流域山地-平原-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模式。

  冯起举例说,比如,对石羊河流域采取工程固沙,再栽植抗旱作物靠降水生存,15年盖度达20%以上;对黑河流域提出实施中下游定量分配方案;对塔里木河流域提出“地下水位”生态调度方案,为生态输水及区域水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中科院寒旱所披露的统计显示,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推广面积达540万公顷以上。其中,“甘肃雨水工程”已纳入国家商务部援外计划,面向116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培训。

  这项研究成果“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机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经过综合集成,由中科院寒旱所副所长、研究员冯起主持完成,新近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