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众打分决定官员去留,步子迈大了

2015年02月06日 10: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在去年12月湖南永州祁阳县重点股室中层干部民主测评中,由于排名靠后,县环保局钟伟民、张旭将面临被免职调离的命运,由于该局有两个股室排在测评最后5位,局长李晓华同样要受到免职处分。一名湖南省环保厅官员在微博上发文称,参与测评的人中有被环保部门执法处理过的企业主,他们打击报复才导致环保局的相关股室排名靠后。(《中国青年报》2月5日)

  以公众打分测评的结果决定干部的去留,祁阳的这一步迈得很大,在当地官场带来的震慑估计也不小。组织者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机关作风转变,但是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使得被免职调离的干部不服气、环保局的同行们抱不平,不少网民亦不认同,认为此举将使环保局等执法部门陷入两难境地:执法严格了,企业不满意;执法不严格,群众不满意。

  打分定去留的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但并非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也许有人会说,参与此次测评的一共有556名测评员,企业代表只有40名,占的比例很小,如果真是因为严格执法得罪了企业主,那群众应该就满意了啊,得罪少部分,团结了大部分,怎么还是排在最后面呢?

  这就涉及打分定去留的另一弊端:测评员对被测评岗位和人员真正了解多少,有没有人打人情分、印象分。如果测评员平时对被测评对象了解不多,对其工作能力、工作岗位要求以及其工作职能发挥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等没有足够的认识,那又如何能保证测评的公正性?在公众对环境污染日益担忧的过程中,有不少人把矛头对准了环保局,把环境问题全部归咎于环保局,由此带来的局面是,公众对环保局的整体评价确实不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对环保局官员进行测评,不排除测评员把对环境问题的担忧转化为对环保局的不满意,进而把这种不满意具体量化到了被测评的环保局官员身上,使得被测评人员“躺着中枪”。

  在这类测评中,把社会问题、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问题和不满,转化为对测评对象的不满意,对被测评人员来说就是一种不公,这种已经承载不公因素的结果最后又用于决定其去留上,进一步放大了测评的不公效应,会打压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与中央改革精神背道而驰。去年8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解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问题。祁阳用测评打分决定干部去留,就是“唯票、唯分”取人的症状,不值得提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决祁阳的做法。祁阳把考核干部的权力交给公众,邀请公众对公职人员进行测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是在结果的运用上应该慎重,不能搞“一刀切”。

  在全面考量干部时,测评分数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还应结合干部的平时工作情况、一贯作风等,综合考量。而且在免职程序上,还得给予被免职对象申诉的程序和权利,用科学的、法治的手段,推动干部作风的转变。既不能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更不能使勤政廉政、作风优良者遭遇不公甚至打击报复,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最低限度要做到处理程序不违法,处理结果能服众。

  (许辉)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