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产业扶持让青海东部山区近16万人脱贫

2015年12月02日 1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西宁12月2日电 (孙睿)“作为高原农业的主产区,青海东部山区依靠产业扶持,目前已有近16万人脱贫,当地农民们的收入也不断增加。”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办公室主任张宏成2日表示。

  青海东部地区是该省高原农业的主产区,也是实施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从贫困人口分布区域来看,以青海省西宁、海东两市为主的东部地区,贫困人口占该省贫困人口比例达61.1%。浅脑山区的贫困人口比例占整个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总数的87%以上。从实施产业扶贫的区域来看,农村浅脑山耕地占该地区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因此,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重点人群在东部山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也在东部山区。

  据张宏成介绍,以东部山区互助县为例,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有贫困村118个,分布于浅脑山区的有108个,占91%。2010年互助县被纳入国家扶持较少民族发展范围,2011年被纳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全县从事农业人口33.95万人,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4万人,占全县农牧民总数的16.6%,人均纯收入2198元,低于国家贫困标准2760元2.5个百分点。

  近年来,互助县在产业扶贫构建方面,按照建设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引导贫困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大面积推广经济价值和单位产量相对较高的种养业为主攻方向,使区域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板块初步形成。“通过产业扶持,累计推广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集雨技术,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并因地制宜发展农区畜牧业,引进各类良种畜禽,新建养殖场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新型养殖业。”张宏成说,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结构比例已由2000年初的8:2调整为2013年底的3:7左右,贫困群众在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实惠。

  张宏成告诉记者,目前西宁、海东两市以发展集中连片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从多种优势出发,主打高原生态绿色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16万人从事扶贫产业,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43%,使农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已有26%的农民依托扶贫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