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湟中易地搬迁拔穷根:不为搬迁而搬迁

2016年06月06日 1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青海湟中易地搬迁拔穷根:不为搬迁而搬迁
    图为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镇的大卡阳、小卡阳、马昌沟村的194户村民易地搬迁项目开工。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湟中6月6日电 题:青海湟中易地搬迁拔穷根:不为搬迁而搬迁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6日晌午,穿着一身褪了色的中山装的69岁老汉李成章,和几位村里的老汉们一起,仔细端详着易地搬迁后的新村规划图,喜笑颜开。

  李成章是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镇马昌沟村村民,当日,马昌沟村和田家寨镇的大卡阳、小卡阳三个村子的194户(其中,贫困户92户,非贫困户102户)村民易地搬迁工程,在该镇镇政府所在地的一块空地上正式开工。

  “这三个村,是山大沟深、农业产出效益低的干旱山区,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妻难、住房难问题相当突出。”田家寨镇镇长韩生奎总结说。

  李成章介绍,自己所在的马昌沟村,原本有140户,前些年,大量村民特别是年轻人自行搬迁到外地务工,现在留在村里的二十多户,基本属于老弱病残。

  相比于多年前“天不亮,就要从山顶出发,到山脚的学校里”的“读书难”的记忆,李成章感受最深的还是“娶妻难”,“村里困难,女方不愿嫁,光棍汉多,很多人希望从山顶上搬下来,好给娃娃们说媳妇。”

  韩生奎说,根据政策,易地搬迁的新村,宅基地每户0.4亩,建房面积80平方米,贫困户建房每户补助8万元(人民币,下同),非贫困户补助4.5万元。

  马昌沟村村委会负责人王四军向中新网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政府补助资金多,贫困户自己基本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搬到新村里。”

  现在,李成章租房,在镇上照顾读幼儿园的小孙女。他说,“易地搬迁后的新村就在镇上,娃娃们读书就容易多了。”

  “娶妻难”现在几乎成为一些贫困村里的顽疾。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驻大卡阳村第一书记何四新说,实际居住在大卡阳村的64户中,共有38个未婚或离异的光棍,“娶不上媳妇,思想就消极了,就得过且过。”

  现在,大卡阳村38户贫困户和一批非贫困户,将从山头搬到新村,在何四新看来,易地搬迁不为搬迁而搬迁,不是居住地的改变那么简单,“穷根子是因为‘脑子’的问题——搬迁后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思想改变了,什么都可以改变。”

  “对于贫困户,最关键的,还是他们跟外界沟通少,认为自己过得还挺好。”何四新解释说,搬迁后,村民交通和通信就便利了,劳务输出的机会就会更多,“村民的脑子也会变活泛,只有出去闯荡,见见世面,娶上媳妇,才会有致富的信心和动力。”

  湟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6年至2018年,该县易地搬迁脱贫项目涉及农户1300余户,超过4700余人。

  湟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易地搬迁后,改善了项目区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搬迁户就业领域,更重要的是,搬迁户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