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需制度创新

2010年12月21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教育部网站今日发表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的文章《以制度创新为重点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文章指出,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要以法律规章为依据,更需要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既包括具有指向性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具有操作性的规则、章程以及实施细则。

  文章说,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多元主体办学的局面初步形成。至2009年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0万余所,在学学生3000多万人。办学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供求关系和改革发展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既对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更对办学体制中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所确定的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正是从多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探索。

  文章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若干具体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需要通过不同地区的试点,把已经实行并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研究,同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做更为系统的试验,逐步形成正式的法规和制度。例如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招生就业、学位学历管理等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实施细则。又如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也需要制度保证,包括对承担义务教育学位的民办学校的经费补偿办法,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委托服务的支持办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

  文章强调,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要以法律规章为依据,更需要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这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所说的制度既包括具有指向性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具有操作性的规则、章程以及实施细则。其中关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管理的制度设计,是带有指向性的重要制度,在试点中既要参照国际经验,又要研究中国国情,特别是对于如何实施分类及其相关办法进行具体而细致的试验。上海市进行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的试点,很有前瞻性,这是政府规范管理和学校科学民主管理的基础。还有资产过户、产权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等都需要在试点实践中,形成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至于以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学校制度建设,需要在大、中、小学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校中进行试点,使民办学校率先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

  文章称,公办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是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这是在前一阶段公办学校进行体制改革探索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改革思路和要求。行业、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学校之间的联合办学,将促进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学校委托管理、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改革将增强公办学校的压力和活力,提高公办学校的质量和效益。在这些试验中,将会涉及公私合作形式、产权混合型的机构或者产权变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周密地进行制度设计,既要突破非公即私的简单的制度分析和制度设计的思维框架,又要在制度设计中体现产权和利益关系的清晰,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公共教育机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文章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也属于办学体制改革范畴,对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紧缺人才、促进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作用。这次有多个省市进行这方面试点,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要区别国际交流合作与校际合作办学,要把试点放到合作办学这个基点上;合作办学也不是一般地引进境外教育资源,而是着眼于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实质性的,真正有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地参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生源不足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瓶颈”。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源市场,正在成为国际上争夺教育资源的重点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从合作办学中发挥优势,把我国顶尖学生留在国内,吸引国际优秀学生,办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这应该是我国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这项试点不仅要有国际视野、改革胆识,还需要有对未来教育的前瞻眼光和对教育制度的创新精神。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