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一位女研究生的特色创业:先当“猪倌”后做“村官”

2011年06月30日 10:29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位女研究生的特色创业:先当“猪倌”后做“村官”
万淼察看猪仔的生长情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潼关县城关镇五虎张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万淼,2008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家在甘肃的她毕业后应聘到潼关五虎张村一家公司,当了一名“猪倌”。一年后她通过相关考试,成了该村的“村官”。去年,她嫁到了五虎张村,与当地村民同甘共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不恋城市 山村就业

  初见万淼时,身材瘦小,眉目清秀的她正在网上与客商谈猪的价格,与都市时尚青年相比万淼给人的印象是朴实。当得知记者来采访,她爽快地讲起自己的经历。

  万淼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父母希望她在离家乡较近的兰州市找个工作。万淼原打算留在兰州市发展,但潼关五虎张村一家养殖企业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引起她的注意。

  万淼说,决定到潼关之前,她曾认真考虑过,因为所学专业,留在大城市只能呆在实验室里搞试验,而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便大有用武之地。抱着这样的想法,万淼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来到潼关农村当起现代化“猪倌”,担任公司的技术员兼种猪养殖合作社的技术总监。

  五虎张村的传统产业是生猪养殖,家家户户都养殖生猪。2008年,村里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但大规模养殖技术却跟不上,加之市场信息不畅和生猪价格的综合影响,村里的养殖企业发展较慢。

  万淼来到村子后,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信息,有效帮助群众解决生猪养殖和销售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农户找她,她都能随叫随到,给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不到一年时间,农户们都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养猪的积极性迅速提高。

  村民何小锁告诉记者,“有了小万的帮助,不少农户都掌握了科学养猪的先进技术,农户们增加了收益、挣到了钱,都打心眼里感激她,都亲切地叫她‘小万’。如果在村上你问谁叫万淼,会有很多村民不认识,但没有不认识‘小万’的。”

  到村上半年后,万淼参加相关考试,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她成了“村官”,既参与村务管理,又负责发展养殖。她参与建设占地50余亩的养猪合作社,合作社于2010年底被评为陕西省百强示范合作社。她协助合作社建成了农业科技培训、饲料兽药配送、人工授精服务、统购统销服务四个中心,科学的解决了疾病防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市场销售等诸多问题。合作社的社员在她的引领下发展壮大到220人,辐射带动周边各个乡镇。她还给猪场专门设计开通了专业产品网页,将生猪销售从西安拓展到河南、广州等地的市场,现在正在着手推广人工受精等科学养猪新技术,力争尽快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

  抗洪救灾 奋不顾身

  2010年7月23日,一场特大暴雨突然袭击了五虎张村。顷刻间,潼河水位暴涨,低洼处波涛翻滚,桥梁摧毁,农田被淹,道路中断,通信、电力设施毁坏。五虎张村遭到重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5万元。

  为了尽快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城关镇党委在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万淼担任支委,承担起400多名失去房屋村民的临时安置工作。风雨交加的深夜,弱小的她打着手电筒来回奔走,冒着暴雨不停往返县城为群众买来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急需品。

  在这个女研究生的感召下,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抢修损毁的道路。万淼和大家一起装沙袋,铺道路,搭便桥;正在作业的推土机陷进了河岸边的泥土里,她和大家一起共同协作挖泥抬车。数日的持续作战加上酷热,她中暑晕倒在河堤上,苏醒后又投身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

  万淼说:“便桥搭好那天,是我到五虎张村后最开心的日子,我觉得呆在这样的村子里,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真正找到了在这里扎根的理由。”

  嫁到山村 引起轰动

  日常,万淼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了村子各项工作的申请材料汇编工作,为五虎张村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二组村内道路硬化一公里,建起了村级活动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室、荣誉室、资料室、图书室和村级电教网点等基础设施,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她经常和支书深入一线,进行入户调查、监督工程进度。她竭力申报“五虎张传统踩高跷技艺”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举获得成功。

  五虎张村在村委会班子带领下,找准了养殖业的发展路子,2009年直接由四类村晋升为二类村,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进步奖。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183元,顺利晋升为一类村。

  2010年冬天,万淼要嫁给五虎张村一个小伙子(在铁路部门驾驶列车)的消息一传出,就在当地炸开了锅,附近的群众有人惊讶、有人半信半疑,但五虎张村的村民们兴奋不已。在她的婚礼上,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祝贺,大家都知道,这场婚礼将会把万淼与五虎张村联系在一起。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军感动地说:“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却很了不得,小万是个多面手,样样都能拿得起。她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我们村离不开她。”记者石俊荣 通讯员马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