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为“拼重点” “三本”弃读学生成复读“主力”

2011年07月25日 09:06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眼下,我省高校招生才进入“二本”投档阶段,但“复读”已进入部分应届高考生的“议事日程”。他们当中,有考试失利的落榜考生,但在上线考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准备复读。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多所复读学校发现:老牌复读学校报名依旧火爆,“三本”学生仍是复读主力,高分考生的人数还有所增加。

  明年我省将迎来课改后的第一次“新高考”,复读似乎更多了几分风险。面对这一情况,复读考生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三本学生成复读主力

  今年,我省普通高考报考总数为48.4768万人,其中,往届生有7.5747万人,占总人数的15.6%。这意味着,约7名考生中就有1名复读生。“在考试方式没有根本性改革之前,复读会一直存在。”业内人士分析称,不少考生希望通过复读实现自己从能上大学到上好的大学的目标。

  湖北省2010年高考文科状元严浩、理科状元毛超均是复读生,一度引发热议。2009年,他俩虽然都过了重点线,但因没法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选择复读。

  近年来,武汉市的高考复读市场比较红火。武汉市部分离退休高中教师,以及一些在职的公办学校教师,都办起复读班,来抢这块“蛋糕”。记者从武汉部分复读学校获悉,虽然复读遭遇“新课改”,但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老牌复读学校招生仍火爆。“高考成绩刚出来,就有家长预订了复读名额,早早做好上不了理想大学就复读的准备。”武汉一所复读学校的招办主任聂红芳介绍,现在到学校登记的学生已达1500余人,缴费的近500人,仅比去年少几十人。“从目前缴费情况来看,三本资格线上的考生仍是主力。”“今年,由于第三批本科录取资格线划得‘低’,上线人数是招生计划的2.5倍,容易导致一些460分以上的考生大胆报考热门三本院校,也容易导致志愿扎堆,从而造成部分考生落榜。最终,他们将转而选择复读,那时也是复读学校招生的一波高峰。”聂老师介绍,8月初是我省三本院校录取时间,此时也是学生选择复读高峰。“往年的8月3日至4日,仅两天就会有100多人报名。”

  据记者了解,北京、湖南等省实行“新高考”首年的复读生大幅减少,甚至有复读学校招生不足而停办。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录取还没有开始,我省最终选择复读的学生人数是增是减,还无法预计。

  费用和分数均看涨

  “虽然人数略有减少,但高分人数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昨日,武汉一所复读学校招办主任聂红芳介绍,“今年高分考生复读比较多,我们专门编了一个班,最低分都在560分以上。”

  她告诉记者,今年,在已缴费的复读生中,理科最高分为595分,文科为545分。其中,理科500分以上的有135人,495分以上的有186人。而文科500分以上的有32人,480分以上的有 73人。“随着高招录取工作的开始,复读报名的第二波高潮即将来临。今年,预计总体报名人数与去年持平。”

  聂红芳介绍,武汉某省示范高中一学生考了659分,也想复读,“我们都觉得他已经考得很高了,希望他慎重考虑复读。目前他的父母还在做其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去上将被录取的大学。”据了解,高分考生选择复读,多是因为“苛求完美”。这些学生主要分为三类情况:非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不上;非重点高校的理想专业不读;觉得还有提升空间,希望通过复读考个更好的学校。此外,高分考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扎实,自信能够在课改中“平稳过渡”。

  另一所复读学校负责人老师说,“低分学生复读,我们已暂停招收。现在,我们只收理科400分以上的学生,因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400分以上的成绩是有效复读成绩。”

  据了解,武汉不少复读班设置了报名门槛,一般要求在348分以上,即要达到今年的高职高专(一)录取线。分数若太低,便要求另外交费。如有的复读班要求,348分以下的考生,需经过面试,还得加收4000元/生。此外,一些复读班的价格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目前学费在1.2万元—1.8万元之间,另加上各种资料费、生活费等,一年复读费用达到两三万元。

  “之所以控制复读生的招生分数,是因为高分复读明年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才能提高复读学校的知名度。”一复读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对此,有关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读好大学及专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高考招生计划有限,导致复读生源增加的缘故;另一方面,一些高考复读班为创“牌子”,采取尖子生免学费等方式招揽优秀生源,而这一笔费用自然由其他复读生承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