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面临难题 小学语言选择系重点(2)

2011年10月12日 01:18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播放短片)

  白岩松:

  将来让孩子在呼伦小学学完之后,上初中和高中是怎么想的?

  学生家长:

  他要上蒙中。

  白岩松:

  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蒙语是吗?

  学生家长:

  她想让孩子学蒙语。

  白岩松:

  您是哪个民族?

  学生家长:

  蒙古族。

  白岩松:

  你有没有犹豫过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是把他送到呼伦小学学蒙语教育,还是送到普通的汉族小学,家里开过会没有?

  学生家长:

  研究过,后来还是决定让他学自己的语言还是好的。

  我们也是蒙族,就决定学蒙文。

  白岩松:

  将来,初中、高中?

  学生家长:

  都是了。

  白岩松:

  将来包括他的职业选择呢?也许有人会说,学蒙语将来职业选择的范围小?

  学生家长:

  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用蒙文上。

  白岩松:

  在整个民族教育当中你担心的是什么?你希望的是什么?

  白岩松:

  担心也就是长大以后就业的问题。

  白岩松:

  喜欢说汉语还是喜欢说蒙语?

  学生:

  汉语还有蒙语。

  白岩松:

  你跟你爸爸是说汉语是吗?

  学生:

  我妈妈是蒙族人。

  白岩松:

  跟妈妈说蒙语,跟爸爸说汉语。跟姥姥呢?

  学生:

  也是说蒙语。

  白岩松:

  还是跟你说蒙语的多。

  唱一首,你领头,一二三。

  白岩松:

  现在在呼伦小学都实行的是双语教学,也就是平常比如说讲数学等等都是用蒙语讲的,但是要学汉语,同时当然也要学英语,变成了三语教学。当他们的家长选择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呼伦小学上学的时候,其实要面临很多很多的挑战。在呼伦小学588名学生当中,只有80名是海拉尔的,剩下都是从各个旗县不远千里、百里过来的。他们要么是让孩子住宿,就常年不能在父母的身边长大;要么就是父母中间的一位或者说爷爷奶奶中间的一位选择到海拉尔来租一个房子,给他们做饭等等。为了延续这样一个民族语言教育,他们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不过民族语言教育的确非常重要,像《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就认为,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蛮好的,“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说,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消失,都是大家共同的损失。”因为不仅仅我们是在关注蒙语或者说是维吾尔语、藏语,这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以我们要看着这是我们共同的一种文化传承。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时代毕竟在变,整个挑战也变得非常大,我们听听一位专家给我们解读一些数字。

  巴音巴特尔(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册,就是说新入学的学生必须要买的语文课本,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册。1992年的时候,我们一共印刷发行六万八千多册;但是到了2005年,(发行)多少数字呢?两万两千两百多册了,纯蒙语授课学生的(课本)。就是在15年当中已经有四万五千多个学生(不学习蒙语),减少了这样(大)的数字。但是我们人口统计学的角度看,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不是在减少,每年还是有所增加的。这个数字,学生的人数和蒙古族人口增长的数据是不成比例的。所以这个说明什么?就是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放弃学习母语了。

  白岩松:

  是,很多的学生都哪儿去了?我也咨询了一些专家,其实归纳起来答案大致是这样。第一,现在对于蒙古族,包括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来说,孩子也在减少,就是总体生源是在减少的,这跟汉族的状况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很多的蒙族家庭生三个的很少了,有的生两个,甚至有很多就生一个,生源在减少。第二,毕竟有很多的父母由于通婚、开放的原因去选择汉语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了,分流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因为语言有这样一个特点,越是封闭的环境里语言越容易保存,越是开放的环境当中语言越容易失去某种,比如说少数民族的语言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第二种,进了汉语学校。第三种,也不排除这些年民间会有一种“蒙语无用论”这样一种说法,导致一些孩子选择了汉族学校。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我们不妨到呼伦小学旁边的一个汉语授课的小学,叫胜利小学,去进行一番调查,您看看调查的结果会是什么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