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男子为回家教子放弃百万年薪 让孩子“完整成长”

2011年11月27日 15:5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百万年薪的总经理,还是回家给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当这样的选择摆在面前时,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百万年薪”,然后把孩子送到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上学。但广州的老李却舍弃了前者,选择与妻子双双辞职,回家创办了一所小学堂,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一种“爱与自由式”教育,让孩子“完整地成长”。

  “心理、精神与灵性教育,是我们传统教育最忽视的。一个老师要教四五十个孩子,压根没精力去关注这一块。”

  “我们发现体制外学校也有权威、有体罚,而权威和体罚意味着一种压制,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并非真爱。”

  “面对孩子们的摩擦,很多老师都是粗暴地判定是非,却没有关注孩子的情绪。而我先强调很爱他,孩子会觉得他的感受、情绪是被尊重、接纳的,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之后,再来跟他说行为对错。”

  “绝不回传统学校”

  为了孩子的教育,老李和妻子叶万红可谓煞费苦心———2008年至今,为了迁就孩子上适合的幼儿园,他们搬了5次家;去年,他们的孩子天天从幼儿园毕业,当过12年小学语文老师的叶万红辞掉工作,自己在家教了天天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叶万红与老李曾经有过巨大分歧,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7年来,两人苦读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才渐渐达成共识。在对待天天上小学的问题上,他们一致想给孩子找一所奉行“爱与自由”理念、让孩子“完整地成长”的学校。

  今年6月,天天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叶万红到处找小学。她心中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绝不回传统学校”。她在博客里写道:“在传统小学工作了12年,我深知孩子名列前茅这些光鲜的背后被扼杀了什么!”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体制内学校是一种挑尖子的教育模式,学校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她认为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孩子的身体、感受、情绪、心理、认知、精神、灵性,如此才能“完整地成长”。

  “心理、精神与灵性教育,是我们传统教育最忽视的。一个老师要教四五十个孩子,压根没精力去关注这一块。”叶万红说,孩子的创造力都被扼杀了。老李则认为,传统学校的老师更多是研究教案,而没想过弄懂孩子成长的心理、历程、特点,加上中国家长也不懂孩子,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在给天天找小学时,叶万红与老李直接锁定体制外的学校,但没有一所奉行他们想要的“爱与自由式”教育。“孩子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孩子在学校就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发现体制外学校也有权威、有体罚,而权威和体罚意味着一种压制,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并非真爱。”

  四个孩子的小学堂

  老李夫妻最终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天天:“要不上一所普通学校,你去适应、接纳,要不在家上学。”已经被培养得很有主见的天天想了一会,决定在家上学。考虑到叶万红一个人担子太重,老李也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两人决定自办一所奉行“爱与自由”教育理念的小学堂,学生控制在8人以内,“收些学费,也可稍缓经济压力”。

  今年5月,两人租了一套一厅一室的房子当学堂,取名“六月小学堂”,并动员一些朋友把孩子送来上学。开始时大多数朋友都一拍即合,但后来都一拍两散,叫好不叫座。学生虽然没招够,但小学堂还是在6月份开学了,当时只有天天与另外一名小孩。

  后来,又来了两个孩子,四个孩子分别为7岁、8岁、9岁和10岁。这些孩子都是自己决定来上小学堂的。除天天外,另外三个孩子都上过小学。老李发现,这三个孩子都被学校“折腾”出一些问题:一个受学校、家长双重压力,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个遭遇数学老师“冷暴力”,一看应用题就蒙,有心理障碍;一个老师对他有成见,同学都排斥他,为了引起关注会忍不住骚扰他人。

  每天上午,叶万红与老李按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兴趣及状态,布置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学习内容,一般先让孩子自学,孩子有不懂之处,两人再一对一辅导。每个孩子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中午,孩子们可以午休至2时15分。下午的学习,四个孩子采用分享的方式进行,课程包括地理、历史等。“下午4点半下学,没有课外作业。孩子们很放松,学起来效率很高。”

  老李夫妻发现,孩子们经过连续6周的学习,会出现一个疲惫期,于是他们便把第7周作为“活动周”,停下所有学科的学习,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教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