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部: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

2011年12月02日 09:50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濛濛细雨给山城重庆带来几分初冬的寒意,但对于留守儿童们来说,今日在此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却为他们带来了一阵冬日暖风。本次现场会总结和交流了全国各地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赵东花、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副市长吴刚、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等领导以及各地妇联、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下午的大会讲话中指出,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农村留守儿童达2271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应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留在农村的子女是进城务工人员最牵挂的人,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健康成长也是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最温暖体现,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最具人文关怀的举措。

  目前农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所以要充分到认识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义,努力不让一个留守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失学。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主要是通过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让留守儿童有学上。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从2004年起先后启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工程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都在不断改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优先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学校。当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国小学寄宿生生均面积达到2.7平方米,初中达到3.3平方米,义务教育规模达到3343万人,占在校生的21.79%。

  他指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要以政府为主导。许多地方政府拿出专门资金建立财政预算支持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用于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片区协作制度和专项督导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既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突出强调的民生问题,不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总体规划中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就不完整。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最好是让他们寄宿在学校,在不能得到父母关爱情况下,让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要改善寄宿制学校的条件,配备更多的教职工,满足更多儿童的寄宿需要。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最好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怀,这就需要在妇联、共青团、公安、民政等各个部门、单位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刘利民同时强调,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要有正确的判断,与非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不要刻意区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以免给他们造成过多的心理负担。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处于正常学习生活状态,所以既不能夸大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各种困难。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造成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因此失学。教育部门、学校要与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可以通过妇联积极发动志愿者,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和教育工作。基层妇联在家长学校建立,志愿者招募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有数据表明,有数据表明,目前在农村五周岁以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占同龄留守儿童总数的40.19%,四川、安徽、河南等7省0-5周岁留守幼儿均超过百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权益维护以及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真正关注到他们的身心需求,也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吴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