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郑渊洁称小学班干部制度培养“汉奸”引巨大争议

2011年12月18日 11:0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生视点】

  一个小学班干部对郑渊洁的反击

  不排除一些学校为培养拥有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祖国未来栋梁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但更多却被病态的体制、僵化的理念以及凶猛的功利牢牢绑架,也就有了郑渊洁的不平则鸣

  郑渊洁是妇孺皆知的童话大王。出于对现行应试教育的忧虑与反抗,他营造了一个自己教育孩子的神话。

  现在这个叫郑亚旗的孩子长势喜人,并被媒体当成80后楷模包装和追捧。

  这首先得益于郑渊洁为他营造的优渥生活条件,在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中,这个为孩子写书的人始终名列前茅,激励别的文学青年面对盗版缠绕、收入低下坚守阵地,而不投笔从商。当然,郑亚旗没有像不少有钱少年那样毁掉,也与老爸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出色的育人能力息息相关。

  但这是个难以复制的小概率事件。而多数家长只能按照当下教育的残酷法则,以牺牲童年的代价,让自己的孩子去默默承受超负荷的应试竞争。

  老郑是个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培养自己儿子初见成效后,便有了兼济天下的冲动。最近他发布微博声称,小学生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

  老郑的抨击相当给力,不过也有以偏概全之嫌。在部分拥趸欢呼之余,也招来巨大非议。

  媒体最近刊发了一个小学班干部措辞恳切的反驳信,批评老郑不懂得“‘汉奸’是民族罪人、千夫所指”,不了解“小学生班干部制度”,不了解“小学生干部都在轮换着做,当选后都全力为同学服务”,没意识到“把小学生班干部制度说成是在培养‘汉奸’,就是把我们说成是‘汉奸’,刺痛了全国现在或曾经是小学生班干部的心,刺痛了小学生班干部家长的心,刺痛了祖国未来的心。”

  这些年,中国教育之积弊备受社会各界抨击,正在经历从应试到素质的痛苦转型,但由于深层理念、管理体制、资源失衡以及背后庞大利益链条的阻隔,变革进程显得步履维艰。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在应试教育阶段,“有教无类”的公平准则难以捍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小学普遍异化为成绩至上,甚至进一步给孩子戴上奥数、三模三电、钢琴考级等沉重枷锁,搞得家长经济、精神负担无比沉重,以至于让孩子摆脱应试教育、享受童趣成为部分精英移民海外的首要理由。

  在成绩决定命运的背景下,教书育人便被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简化为教书,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情感甚至必须的公民教育、美育,不是沦为点缀就是一片空白。从我上小学时,本来是培养孩子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班干部一职,正常情况下会是成绩尖子生的专利,由老师直接任命。

  近些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教育变革的提速,部分学校按照现代思维对班干部产生机制进行了创新,公开推选、轮流担任之类的新闻屡见报端。然而,由于整体教育体制的原地踏步,加上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而行政体制、社会管理滞后,官本位思想回潮,这样的创新往往变成了拼爹的副产品——为了让孩子在学习重压下不伤自尊,部分家长开始对老师进行私下公关,不惜以贿赂的方式帮助孩子提前享受领导的风光。

  必须承认,教育的异化首先是社会异化的一个缩影,只是成人世界的扭曲和不公过早侵袭孩子稚嫩的心智,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当然,不排除一些学校能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理念,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为培养拥有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祖国未来栋梁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但更多却被病态的体制、僵化的理念以及凶猛的功利牢牢绑架,也就有了郑渊洁的不平则鸣。

  不过,小学生干部愤怒的反击也在提醒公众人物:在发表任何意见之前,应该本着客观全面的态度,通过科学调研积累的数据说话,而不应仅仅为了博取眼球,而授人以柄乃至引火烧身。我不知道这个愤怒的孩子是否背后受人指使,果如此,则是更大的悲剧——有那功夫,不如请郑渊洁带着其家庭教育的成果郑亚旗去学校做个讲座,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石述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