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多举措推进教育均衡 推进小学初中办学条件

2012年11月03日 02:1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北京是新中国教育的高地,也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作为首都,北京的教育服务全国最好,并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然而,由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基础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北京的义务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择校热等一系列的难点、热点问题。

  近年来,北京始终坚持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先后启动实施了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同时,通过启动实施“名校办分校”、“城乡手拉手”、推进“学区化”、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高校对口支援远郊区县教育发展等工作,多管齐下推动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011年3月,北京市和教育部首批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向社会庄严承诺:2015年全市所有区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灵

  >>举措1

  推进小学初中办学条件

  走进地处朝阳区最北端城乡接合部的北苑中学,人们很难将它与农村校联系起来——宽敞整洁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塑胶操场、设施齐全的专业化教室……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这短短10年间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一切,都得益于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的实施。

  过去人们常说,北京的中小学教育是“铜头、铁腿、豆腐腰”,初中是软肋。一些城区和郊区的初中,办学硬件差,生源困难,教师流失严重,成了北京教育的“洼地”,也导致了家长们愈演愈烈的择校热。

  为了让“洼地”崛起,2005年6月北京启动了“初中建设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彻底改变城区和农村办学困难初中的面貌。市教委把32所相对薄弱初中确定为“初中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校。

  2007年10月,作为初中建设工程姊妹篇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启动,北京市教委引导各区县按照“合格、规范、特色、品牌”的发展路径,努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截至2011年6月,市区两级共投入74.2亿元。全市实现了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撤并小学191所,同时新建了30所设施完备的标准化小学。办学标准主要项目达标学校已达960所,占82.7%。

  >>举措2

  跨校上课分享名校资源

  今年9月开学,北新桥小学五年级学生张一涵和班里同学一起转入西中街小学上课,班级名称也由原先的“北新桥小学五年级班”改为“西中街小学五年级5班”。

  北新桥小学是东城区一所普通校,全校只有6个教学班,学生100余人,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弱,成为制约该校发展的瓶颈。为提升区内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缩小校际差距,2010年7月,拥有16名市区级骨干教师的东城区优质资源校西中街小学与办学规模较小的北新桥小学正式“结盟”,西中街小学的校长正式兼任北新桥小学的校长。此后,西中街小学先是选派骨干教师进入北新桥小学全职跨校任课。随后,两校共同实行联排课表、互派教师。今年,两校又进一步实行干部、教师联聘,建立同一校区内的大年级组制。

  西中街小学和北新桥小学的深度联盟只是东城区开展“学区制”管理的一种探索,目前,该区已组建了20对联盟校,学校间实现了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研讨等全方位的共享。

  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全市各区县积极创新体制,通过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手拉手、组建教育联合体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以名校办分校为例,截至目前,全市共启动建设了24所名校分校,其中小学6所,中学18所,分布在顺义、通州、大兴、门头沟、平谷、密云、怀柔等11个郊区县,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总投资约13.6亿元。

  >>举措3

  城里老师支教成常态化

  每天早晨6点,解春荣老师从位于延庆县城的家出发,驱车十余公里到张山营幼儿园上班。今年,已是她在这所幼儿园支教的第二个年头。张山营幼儿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这里条件简陋,孩子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农校地区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两年前,解春荣从延庆县第一幼儿园主动请缨来到这里。

  解春荣只是北京市数千名下乡支教的城区教师中一员。从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同时有20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对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是关键,家长和学生“择校”实质上就是择师。为扭转优秀教师从村镇流向县城、从县城流向市区,从薄弱校流向普通校、从普通校流向重点校,从小学流向初中、从初中流向高中的单一流动倾向,北京市实施了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破解师资队伍内涵发展不足的难题,一方面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建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培养机制,推动干部教师队伍优质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把促进师资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对话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

  三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记者:推动政府在教育均衡方面持续发力的内因是什么?

  罗洁:北京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然而,北京的义务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一是中小学现有布局不完全适应首都人口迁移聚集趋势,城乡接合部等新增人口聚集区学位紧张,入学压力较大。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基础教育资源发展水平不平衡。三是现有教育资源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四是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来说,体现在教育资源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外来人口涌入等多重因素带来的不断扩大的教育需求。

  记者:如何破解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罗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70%用于农村教育(五年共投入66.2亿元)。坚持开展“城乡百对学校手拉手”活动,鼓励高校对口支援远郊区县中小学,推动名校到远郊区县办分校。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培训教师等多种方式,明显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记者:怎么理解义务教育均衡?

  罗洁: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追求平均。均衡的实质是追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而不同,各有特色,实现发展中的动态均衡,均衡中的和谐发展。北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本市要推进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是在高品位、高质量上的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是一个提升品位、质量、水平和效益的综合过程。

  记者: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罗洁:优质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时期首都义务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成为今后5年首都教育的鲜明主题。

  2011年3月,北京市和教育部首批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向社会庄严承诺:2015年全市所有区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市级人民政府认定。

【编辑:段红彪】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